
哈喽,大家好,我是老徐,保险行业最会写作的江湖女子。
今天还是回归老本行,聊聊保险。
2018.8.18这一天,我的朋友圈炸窝了,卖保险的,卖房的,卖健康卡的,卖化妆品的,都纷纷向我掷来橄榄枝(虽然我也是做保险的):
今天来找我签约合同,您的合同上将会是2018年8月18日!这个日期绝对吉利,错过今天永远不再有2018年8月18日,要发,要发!!

中国人真的是把谐音文化发扬到极致,888,“发发发”,但事实情况往往是事与愿违,只要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就知道,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带8的年份带着血淋淋的原罪来到这个世上的。
1968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经济从巅峰时期进入了大萧条和经济滞胀。

1988年,中国物价疯狂上涨,中央政府试图采取手段进行物价闯关,结果闯关失败。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曾经风光一时的“亚洲四小龙”进入萧条,有的甚至经历了政治变动。当然,中国也难逃厄运,经济遭受重创。
2008年,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金融风暴,当时我在上高中,那年的夏天记忆尤新,有灾难性的汶川地震,有载入史册的奥运会,还有金融危机。。

当时小屁孩儿对金融危机一窍不通,只是印象中那个时候留下了很多当年的特有名词,什么"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儿”,中二的我以为我们马上要经历当时在历史书上描绘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情景。但,我们伟大的中国政府实施了到现在看来充满争议的“4万亿计划”,把中国经济拉出了泥潭。
但这4万亿计划,遗留到今天的各种后遗症,可能让很多80后90后赔上了一生。

接着,就是2018年,“不确定性”,几乎霸屏18年。
中美贸易危战,土耳其成为炮灰,还有从七八月份愈演愈烈的P2P爆雷,感觉没有一个进入战场的人可以不沾鲜血就出来。
难怪吴晓波老师说,逢8必有难,我们逃不出的经济大魔咒。

最近我的很多客户都在跟我说,钱放P2P拿不出来,更悲催的就是投资的P2P已经跑路了,少则三五十万,多则上百万,都打了水漂。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你看中他的收益,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包括巴菲特的至理名言: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但大部分人选择不听不看,所以我们成不了巴菲特。
当然我很理解大部分人的想法,当前投资渠道受限,寥寥无几。银行理财收益太低,甚至跑不赢通胀,股票风险太大,80%的人都是被割的韭菜,私募信托门槛太高,而且信托在国内也不健全。那相对而言,我们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理财方式,P2P看起来是非常好的理财方式:收益相对较高,非常灵活,在没有集体跑路之时,只要提前做好功课,选择比较好的P2P公司,风险还是比较低,似乎可以坐享其成。所以有的人,甚至集全家之力,把买房的钱都放在里面,一旦出现问题,哭都不知道找谁。

其实上面这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稍微了解点家庭理财配置观念的人都知道,但事实上,很少有家庭真正的能做到如此。

这张图是中美家庭资产情况对比图,资产的丰富程度和比例相差很大。当然在过往的岁月里,我们中国基本上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了房产上,考虑到国情,这么做确实没有问题,过去只要投资房产,基本上闭着眼都能挣钱。
但历史的车轮已经拐向了2018,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刷新一下认知,去配置一些轻资产,免税资产,隐形资产呢?
希望国人的资产,在一次又一次的洗劫之后,都能“长点心”,更合理,更科学,更专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