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朋友“渔舟唱晚”发的一个帖子《人生只不过三晃》,一晃就大了,二晃就老了,三晃就没了。
他感叹:在不到两年的区间里,他的同事丁君,陈君,管君,王君,于君;都在50左右就走了。走的那么猝不防及,令人难以置信!
无论你多么魁梧,坚强,聪慧,富贵,无论你对这个世界多么恋恋不舍,死神一旦现身,你无法自谋生路。仿佛他一直躲在你必经之路上,候着你,不言不语,暗藏杀机。
这第三晃呢?还没来得及晃,就“欧卧”了?
不得不说,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对于这些坚守大山深处,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乡村教师,该是多么大的擎天大辎啊!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轰轰烈烈的农村教育改革,消灭了“黑屋子”、“土台子”。到90年代如火如荼的“两基”达标。从80年代的课堂教学“双向互动”改革,到现在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新教育”,这一路,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就真真正正的验证了,我在给中心校“老班长”干教务时,他告诫我的那句话:当教师,你就别想挣大钱,别想当大官,别想不出汗,顶多做个小把头。
所胃“小把头”,我理解,就是生产队里的生产队长,领着干活呗!而且,你还要比别人干得快,干得多,干得好!
是啊,这一些,我都亲力亲为过。
这学期,领导照顾我,只任一个班的课,还是当着班主任(兼首席),突然轻松了许多,却不习惯了。于是,锄镰镢锨、镐头、剪刀发挥了重大作用。
是啊!来这座昆山脚下的小学,整整20年了,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我是那样熟悉,那么亲切。
这20年,我用坏了五张锄,四张锨,四张镢,两把镐头,不知多少把剪刀。从起初的旧校翻新,到县级绿化学校,再到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直到现在的花园式学校,老师们该付出多少心血啊!
前几天,同事张妹突然告诉我,老王,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说,“小妹,啥秘密,说说听听”。
她说,原来你的头发白的少,就是你下了课也一闲也不闲。
一句话,说的老夫不但没老泪纵横,还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散尽长安花”的感觉。真不亚于李太白得宠赴任一般。大奖啊!用公共的时间锻炼了自己的身体,醉了!
说起奖,还真有一个。这是我既没写论文,也没登台讲课大赛,更没搞学科研究,仅仅是用36年的乡村教学生涯就得来的。
就是这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乡村教师从教30年荣誉证书》
编号:00001314
人心不古,欲壑难填。
这辈子,有这一证,值了,足了!
2020年3月2日于莲山一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