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行相忌44/365

同行相忌44/365

作者: 赵静杭州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23:54 被阅读0次

          吴京的《流浪地球》票房今年春节档成功位居榜首,上映20天,累计42.87亿,成为仅此于《战狼2》最高票房的亚军。对于吴京来说两部电影都是自己的心血,能否超越《战狼2》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给社会和观众带来价值。很显然,吴京是成功的。按理说吴京拍的电影如此成功,应该得到同行的赞许和认可才是,可纵观娱乐圈,居然没有一人向吴京道喜,难道是圈内人不想认可吴京的作品吗?还是 别的什么原因?

            吴京的两次成功都大了娱乐圈的脸,好友郭德纲的一句名言再次应验,郭德纲在很多采访和商演的时候都说过“同行才是赤裸裸的冤家”,修自行车的不会嫉妒修手表的,但是他一定会嫉妒另一个修自行车的。所以同行之间的竞争才是最主要的。

          嫉妒是什么?嫉妒是由于心理不平衡而产生的特殊感受。嫉妒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这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或是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以至于使嫉妒者产生了抵触和对抗。也就是说,只有自我评价受到威胁时,我们才会产生嫉妒。人们不会嫉妒那些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人,对那些人,大家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和仰慕,但是却会嫉妒那些和自己能力相当的人。

      《三国演义》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小说中最耀眼的两颗智星,一颗是大智若狂的周瑜,另一颗则是大智若仙的诸葛亮。在军事上,诸葛亮和周瑜的思维大体是一致的――联合抗曹;在才学上,这两人也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周瑜明白这一点,诸葛亮也清楚。但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之才,无容人之量,一次又一次地加害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却凭借自己的智谋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最终,一代英才周瑜临死前发出痛彻心肺的哀鸣:“既生瑜,何生亮。”

      曾是同门师兄弟的庞涓嫉妒孙膑得了师傅“鬼谷子”的真传,用计使孙膑惨遭“刖足、刺面”之灾。 孙膑是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曾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魏惠王花重金招纳天下豪杰,庞涓见到魏惠王,向他讲了很多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十分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熟读兵书,善于用兵,在魏国天天操练兵马。他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被他打败了。从此,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但是,庞涓知道天下有个人的才能比他更高,那就是孙膑。庞涓十分嫉妒孙膑,就把他从齐国骗到魏国。有一次,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便把孙膑治了罪,在他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他成了残废人。

      杨修是三国时代的奇才,后被曹操所杀。很多人认为杨修就是因为太聪明、太有能力,又喜欢炫耀,才会被曹操所忌,借口将他杀害。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曹操其实是个“爱才”之人,连对刘备这种潜在的敌人,他都能煮酒共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对关羽的勇猛和忠义,他也是欣赏与敬佩有加;杨修让曹操真正嫉恨的地方其实是他的文采和慧黠。曹操对自己的文采颇为自负,也很喜欢玩文字游戏,卖弄聪明,但杨修偏偏喜欢在这方面和他竞争,而且一再将他比了下去,这才是让曹操真正忍无可忍之处。

      心理学研究显示,对亲朋好友的成功与杰出表现,我们并不见得都会心生嫉妒。譬如你的朋友得了文学,如果写作原本就不是你的强项,或者你在意的是自己演唱的功力,那么对朋友的成功,你会产生由衷的喜悦;但如果你也从事写作,而且非常在意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那么朋友的得奖(你却没有)就会威胁到你的自我评价,而让你产生嫉妒的心理,并开始疏远对方,甚至恶语相向。

      “同行”才会“相忌”,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只有懂得人性,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只有懂得人性,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长久。中国人都懂得大智若愚,名珠藏拙,木秀于林,必被风吹之。试问,如果你是吴京,你准备今后怎样在娱乐圈立足呢?是藏掖自己的导演或演艺才华,还是挑战自己的极限,问鼎世界影坛的巅峰?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一个人在心中,都希望能够跨越同行相忌的沟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行相忌44/36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im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