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后是为其实除了嵇康之余竹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阮籍有一个比较出名的特点,他爱喝酒。竹林七贤之中以喝酒闻名的是刘伶。虽然喝的没有刘伶多,但阮籍也“爱”酒。曾经为酒而请为步兵校尉,又曾一醉六十日。如果刘玲喝酒是单纯的,因为爱和那阮籍喝酒又是为了什么?要知道软即可,从来没有在什么文献里面说过自己对酒喜欢到什么程度,史书上也没有相关记载;那阮籍到底是为何对酒痴迷?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补充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那时正好是高平陵事变期间,曹爽被司马懿扳倒,被诛连的名士多达五千多人,我们说当时是天下名市区报,当时知名度较高的名士如果说错话,或者表示出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意思就可能有杀身之祸。在那样一个世道,稍微有一点影响力的名士想要活下去,就只有两条路:一,加入司马集团;二,口不臧否人物,把自己的嘴堵的死死的。作为名士,活在当时的要求便是如此。
如果选择了直接加入司马集团,必然会更轻松。要知道,即使竹林七贤和当时很多其精神领袖作用的名士都偏向老庄之道,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但当时时代的大背景还是儒,而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则是因为那时的儒早已不是孔子当时以仁为本的儒,而只是一个术,一个制度,是外在于人的。但当的教育也都还是以儒家为主,所以阮籍从小应该都还受的是儒家的教育,虽然后期开始往老庄的方向靠近,但是儒家的底色都是挥之不去的。也就是说,儒家的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东西他都是有的。这也就代表阮籍一定不会认可司马集团,因为司马身份不正,作为臣,他却做着君的事。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本色的人怎么可能只支持这种人?
这里就要提到酒的作用了,既然阮籍从心底并不支持司马,那他心里肯定有很多不能说出来的话,纵使说话谨慎也总有犯错的一天。酒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只要用酒就可以封住自己的嘴;如果嘴像鼻子一样不会说话,也就不会给自己招来祸患。那像我们之前说的,阮籍一醉六十日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时他为什么喝酒?因为司马文王想要同阮籍结为亲家,而阮籍是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只好醉到口不能言,以此来推脱。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对阮籍而言酒是什么?酒就是阮籍的庇护所,阮籍借酒求安;有苦又不能言,也同时借酒消了愁;同时阮籍用酒来自我放逐,因为他没法去追求自己心中的东西。
所以阮籍虽然选择了这样活着,但他其实是很纠结的,他一方面想追求自己心里的东西,一方面又想“苟全性命于乱世”。所以他选择了酒,他用酒封住自己的嘴;但却用行动保留着自我,用不合礼数的方式来对抗名教。就像他曾在司马师的庆功宴上箕踞啸歌,因为他虽然不认可司马师却去了他的庆功宴,表示出自己对司马师的臣服,但它却可以像自己平常那样放达,因为他知道自己识时务,所以司马是不会杀自己。这是为什么阮籍能活得比嵇康久,因为阮籍能够做到识时务,也不是说西康不识时务,只是嵇康做不到像阮籍那样把嘴封上。
所以我们说阮籍是在刀尖上的舞蹈,他清楚当时的局势识得实务,但又在保全性命的情况下活出了自己的本色,他这支刀尖上的舞跳的很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