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总自诩是好读史书之辈,但实际上却是个孤陋寡闻之人。直到今天听了历史大家讲的课,我才知道古代有一种文体叫做连珠体。
所谓连珠体和连珠并不一样。连珠是一种修辞手法,也叫顶针续芒,也就是用上一句话的末字来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字,最常见的就是大家玩的成语接龙。
而连珠体则不同。这种体裁说起来有些复杂,通常是用来向皇帝上书时使用,大致就是有话不直说,而是先举出一些例子,然后通过这些例子来阐述道理,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里大致有个格式,开头一般是“臣闻”、“妾闻”或者“盖闻”,也就是“我听说”,同时又要求举例子的句子要相互对仗,有一定的格律,然后再说自己的观点。
比如东汉杨震的上奏:
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不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
前面是用“臣闻”来讲述尧舜和商周贤王的例子,讲述了鼓励臣下和百姓批评君王的好处,以此来劝阻皇帝不要杀赵腾。
还有今人俞平伯所写的连珠:
盖闻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千里之行,起于足下。是以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这个就比较通俗易懂了。
由于其实这类的文体我在读书的时候没少看到,不过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比较顺口,不知道这竟然是专门的体裁。
今天知道了连珠体后,我也忍不住想东施效颦一下,于是写道:
盖闻坤坤习球,两年有半;保国练功,六十复九。是以扬名不分少长,丢人无论老幼,沦为笑柄,众皆揶揄,以成街头巷尾之谈资。窃以为人需量力而行,亦当量力而言,否则言过其实,引至群嘲,终成娱人之小丑矣。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现在练习写一写,没准将来小说里也奏折用得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