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老师今天围绕“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的班级常规变革”这个主题对我们悉心地教导。她提的两个问题让我不断反思我的教育行为。
班级常规管理“管什么”?管纪律、管卫生、管路队……我们大多时候都在管事,那么,我们重点单单是管事,还是基于对“班级教育性”这个层面上管事呢?环玉老师列举了一个案例:两个学生在打扫卫生时拿着扫帚打架,被学校的德育主任看见了,扣他们班级纪律分2分,以示惩戒。A班主任知道后非常生气,罚这两个学生再打扫一周的卫生,以免再犯。Y班主任知道后了解其中的原因,知道了是其中一个学生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跟对方玩,最后产生了不愉快。小组长监督不到位,其他打扫卫生的学生当吃瓜群众,不去及时制止。调查完之后,Y班主任和学生交流了如何和别人玩,交流了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做的话题。哪一个班主任做的好呢?毋庸置疑,当然是Y班主任。李伟胜班级管理的五重境界:一是维持班级秩序,二是营造学习氛围,三是形成班级合理,四是学会自主活动,五是提升生命质量。对照五重境界不难发现,A班主任只是简单的维持秩序,治标不治本,对孩子起不到长远的教育。甚至教育会有偏差。而Y班主任不但维持了班级秩序,还让学生深入思考,得到成长,这不就是最高的管理境界,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吗?有时候,我也像A班主任一样,处理事情简单粗暴,缺少教育智慧,缺少育人规律。
培养班干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领导力,还是为了自己用着顺手?当老师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愣住了。培养班干部,肯定是为了用着顺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呀!王老师又讲了她有一次接了一个班,发现这个班三年没换过班干部。这有什么问题,学生干自己轻车熟路的工作,有何不可?在我疑惑时,王老师有追问,这样学生的领导力如何得到提升?噢!这是我才恍然大悟:刚才肤浅了。久在一个位置上,学生确实容易疲倦或者麻木,不再有真正的竞争意识,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整个团队缺乏活力。
为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王老师从开学初就观察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这为她创建新的班干部团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让班干部轮岗,并让班干部找助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她研究班级、研究学生、研究活动,创造一个又一个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其中,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
思考深邃、甘于付出、真善美的王怀玉老师。她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走心的育人之道,让我们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