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作十三年总结

工作十三年总结

作者: funew | 来源:发表于2017-07-21 22:24 被阅读0次

    2016年07月21日

    最近一个月比较忙,所以今年的总结稍稍来的晚了一点点。接着上一年的事情来说说这一年的得失吧。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在股票上我运气确实有些太好。按照自己估算的中签概率,以自己的不多的资金量,在半年内打中三次新股,概率大概是1%。不严谨的说,这半年应该是50年一遇的好运气。主要由于这三只新股的帮助,我的收益率突破了100%,真是意外惊喜。如果不算这三只新股,我估计收益率在10%左右,尽管不是很高,但是在熊市内能够跑赢银行利率,我已经很满足了。雪球上有个很好的工具,就是建立组合。对自己的投资水平没有底的时候,可以建几个组合跑一跑,看看是能够跑赢大盘,还是跑输大盘。如果是跑输大盘的,很简单,定投指数基金即可。我也建了几个组合,其中有个港股组合,跟着雪球上面的大V来买股票,从去年8月到现在已经有200%的收益了。

    看着港股这么猛烈的涨势,我鼓起勇气开了港股账户。错过了14、15年的A股牛市,不能继续错过。买的第一支股票是腾讯,以278.2港币的价格买了一手。牛市买龙头,应该不会错。截止到目前来看,决策还是很正确的,开户十来天收益就到10%了。

    也是通过买港股,对外汇稍微有了点感性的概念。比如每个人每年换汇额度五万美元;换汇用途只有求学、探亲、旅游几种选项,其余用途都算异常;而投资港股(美股)都是合法的,前提是你有外汇。因此,换汇就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合法投资港股的途径是港股通,需要账户上有50万资产放20个交易日,这个门槛相当高了。

    以上就是今年在股市的总结,得到的个人经验如下:

    1、根据组合收益选择大V,然后根据他的逻辑来选股,可以省很多时间;

    2、正确的思路是保证收益的基础。比如我的思路就是买一些适合当门票的股票,然后打新股。至少到目前为止,新股的收益仍然是有保证的;

    3、欲速则不达。不求迅速致富,只求跑赢通胀,赚钱并没有那么困难;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在2008年初入股市时就了解到的:炒股一定要用闲钱,哪怕赔光了也不会影响生活的那种。

    说完股市,一般都会说房市。好奇怪我在之前的总结里居然对买房子的事情只字未提,只是在07年的总结内提到了有朋友劝我买房。不得不说,我的朋友眼光比我长远,他也做到了,在深圳市有两套房子。我只是买不起深圳的房子,所以买了周边城市的房子。如果当时有钱买了深圳的房子,那么这几年的房价涨幅将超过我这十三年工资收入之和。但真的回到当时,我依然还是没有钱买深圳的房子。就好像现在,看着深圳的房子也买不起,到了十年后,哪怕房价涨到天上去,也没法后悔现在不买房子——臣妾做不到啊。

    但好消息还是有的,首先是深圳市的大力建设公租房,其次是广州宣布“租购同权”,租房也能保证子女教育了,买房的必要性没有那么高了。所以,很希望在解决的女儿上学的问题后,能有余钱不断的投入股市,这样就有可能在下次牛市到来时获得超额收益。如果,加上好运气,能够使投资收益大过工资收入,那就是我心目中的财务自由了。

    看最近这些年的总结,家庭的份量越来越多,工作的事情占得篇幅减少了。但毕竟是工作总结,所以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工作吧。

    对于公司的感觉还是和之前没有什么大变化,管理上问题很多,高层干中层的活,中层当传声筒传达高层指示,基层埋头苦干但事半功倍,多是干些擦屁股的活。出了问题从不追责,对领导的指示无条件服从,明显的短视等等。历年的总结里面已经说了不少了,重复说也没意思。

    但是,这样的企业还能继续壮大,我想只有两个可能:1、其他企业做的和我们公司一样或者更烂。2、我们公司进入了正确的行业,站在了风口上。或许二者兼有吧。但无论如何呆了这么多年没换工作,还是希望公司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解决管理上的问题,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尤其是受员工尊敬的卓越的公司。今年公司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号称万亿的市场,也不知道会成功还是失败,默默祝福吧。

    对于我自己所在的工厂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换新车间了。新的车间投资不菲,算是鸟枪换炮,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但是,很可惜的是今年销量不佳,没有什么活干。所以人事又干了一次之前干过很多次的蠢事,那就是通过工资打折等手段,压缩人工,得到人工费用降低的结果。搞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现在发现人开始缺了,于是又搞推荐入厂了,没介绍一个工人成功入厂,给推荐人600块推荐费。在这样的基础上,品质工作的难度都集中在人员上面。优秀的有经验的员工用打折的工资是无法留住的,他们往往会选择其他公司。新招来的员工看起来能接收低工资,可是没有工作经验,都是可能发生品质问题的不稳定因素。这种事情人事年年都在做,乐此不疲。这是我对公司最不理解的地方之一。

    换了新车间之后,大部分的人工被机器取代了,管理难度应该下降很多。同时,由于设备工艺水平的质的飞跃,需要人工修复的问题也会下降,因此修复造成的问题也会下降,这都是可以预见的好的未来。但是,上级领导的瞎指挥又让人不由的捏了一把冷汗。比如整个车间的设计产能由老总的一句话就提升了1/3,导致车间空间局促;整个车间的建设周期也是由老总一句话,硬生生的压缩了半年多;第一句话直接导致了这条线建设完工后上下游兄弟工厂的产能都小于我们,我们将面临吃不饱的局面,;第二句话导致了车间内很多不合理的设计、建造,比如没有排水沟,下雨就被淹。

    到了设备调试阶段,开始试制产品,还没等调试确认完成,领导一句话就进入量产,要做准备出售的产品了。一帮人忙的焦头烂额,还是解决不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接下来的时间里也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做一步改一步了。

    但其实,我们根本不缺这点时间。或者可以说,可以通过前期更合理的规划,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的更好。所以,感觉上级领导缺乏远见,缺乏一份从容。由于年年遇到同样的事情,我认为上级领导还缺乏自我纠正的能力。

    这很可怕。如果有一天我离开公司,那一定是由于看不到更好的未来。公司在不断的措施管理改善的机会,随着老总创业初期的伙伴一个一个的离开,公司里面一言堂的气氛愈加浓烈。那么公司由盛而衰,只需要老总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以做到了。脱离不了人的管理,永远不会成就伟大的企业。我们公司就是人治的公司,所以在外部有执行力强的名声。

    对公司的坏话就说到这里了。虽然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公司能更好。毕竟公司给我很多,我也很感激公司。

    在个人学习方面,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大众公司的奥迪特准则,很系统,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有些表述也很有意思,比如:“……不能毫无怀疑地用测量光泽的数据作为油漆表面的质量标志来描述了,将来也不是必须要测量的项目了。”

    又比如车身数据测量点的图,简单清晰而且很通用:

    第二个则是参加的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为期10天的创新工程师脱产培训。主要学习的内容是TRIZ,由苏联人阿奇舒勒开创的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这套理论里面有很多有用的工具,比如矛盾矩阵、76个标准解、物场分析、科学效应等。

    作为一套系统的理论,这个方法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TRIZ的核心思想有两个:

    1、不同行业遇到的问题,采用相同的原理加以解决。书上的举例子是爆米花、干果去皮、切割钻石、滤网反冲,这几个问题都是通过“瞬间压力差”原理加以解决的。

    2、产品或技术系统的发展不是随机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展和进化。

    TRIZ的好处就是它有一套完整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流程,只要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做下去,就能得到突破。其步骤先是描述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模型,然后通过标准的解决方案如76个标准解、40个发明原理等得到概念方案,最后将概念方案应用于实际问题得到具体方案进行验证。说起来不清楚,但是实际看上几个案例,并且亲自动手做一下,应该都会很有收获。

    创新工程师培训也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效率的培训,一群人呆在酒店里,白天讲课,晚上做课题,远离工厂,没有任何工作上的事情打扰,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感觉很不错。培训的老师来自广州工业大学,讲得都挺好。学员则是来自广东省各个行业,做什么产品的都有。我也是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广州还有个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政府批准组建的副局级事业单位,已经有快二十年历史了。

    自学方面今年学的东西有点少,主要是陪女儿,时间都比较零散,没能安心坐下来学习。看书方面还是有几本书可以介绍一下。

    首先是《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有点遗憾的是书中用来举例的大部分电影都没有看过,所以读起来在理解上有点隔阂。看完书之后,有个不好的副作用,就是对电影中的情节再也没有意外之感了,也就没有了惊喜。说起来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那就是好的(电影)故事,一定会有反转,因为人们就好这口。所以当主人公一帆风顺的开展计划时,毫无疑问的会受到阻碍,而且之前越顺利,之后的阻碍就越大。反之,如果反派眼看就要战胜主角了,那接下来大家也应该很熟悉,肯定是主角反败为胜了。对于有志写小说的人来说,这个可以算是教材了。

    《腾讯传》,写了腾讯的历史,基本上也是QQ的历史,但对于微信写得太少,基调也是更偏向于夸腾讯而非中立。但除此之外,没啥缺点。还是吴晓波一贯的风格。

    《众病之王——癌症传》,很系统的讲述了从古到今人们与癌症斗争的历史,也有很多科普的内容。在可预见的未来,癌症应该是可以成为慢性病与人类共存的。

    《一句顶一万句》,看刘震云这种作家的作品是很有快感的,字里行间很有节奏,引人入胜。这本书所有的情节可以说都是在为书名服务,副标题可以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书中所有事情起因无非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可以改变命运,当然能顶一万句。最心酸的,还是在时代背景下,每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后,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可是不论逃到哪里,都逃不开命运。

    《别逗了,费曼先生》。费曼的生活就是我想过得那种生活,充满好奇又自由自在,做什么事情都是兴趣驱动。简单的剧透一下费曼的人生,大概就是为国家研发原子弹的时候琢磨开锁;白天当教授,晚上泡吧看脱衣舞;画画和玩乐器都是业余爱好,但也做到了可以混饭吃的水准。学语言也是轻松搞定,葡萄牙,西班牙,去日本前还突击几句日语,但能派上用场。还有就是最厉害的,好像成天都在琢磨着恶作剧之类事,顺带着得了个诺贝尔奖。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和天才之间的差距真是让人沮丧啊。费曼这本书里面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下面这一段了:“魏格纳继续说。“我想冯·诺伊曼教授,也有兴趣。”约翰·冯·诺伊曼[插图]在哪儿都是最伟大的数学家。“另外,泡利[插图]教授眼下从瑞士到这儿访问,事儿凑巧了,所以我也邀请了泡利教授过来”——泡利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到了这个时候,我脸都黄了。最后,魏格纳说:“只是爱因斯坦[插图]教授难得光临我们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但你的工作太有意思了,我也特别请了他,所以他也过来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脸都绿了,因为魏格纳说:“别,别!别担心!但我只是想警告你:如果罗素教授睡着了——他肯定会睡着的——那不意味着这个讨论会很糟糕;他开什么讨论会都睡觉。另一方面,如果泡利教授不停地点头,好像从头到尾都对这个讨论会表示首肯似的,你也不必得意。泡利教授点头,是因为他有肌肉麻痹症。””

    看,费曼连炫耀都做得这么妙趣横生。这才是理想的生活呢。

    继续努力,继续前行,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工作十三年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ly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