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的人,都希望能够做出很好的流量。很多人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怎么写文章”这个问题上,竭力将文章写得很优美,非常谨慎地遣词造句,力求能够将文章写得有档次。这个思路倒不是说有问题,只是它没有搞清楚问题的主要矛盾。
文章怎样才能够获得很好的流量,答案当然是这个文章绝大多数用户都会去看,那怎样的文章用户会去看呢?首先是用户对这个文章说的事情感兴趣,然后才是说这个文章的方式如何。
如果我们仅仅致力于研究“怎么写文章”,而不去研究“写怎样的文章”,那很有可能就陷入到了盲打瞎撞的困境之中,难免事倍功半,就算努力了很久,也可能收效甚微。
“写怎样的文章”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确定文章的选题,确定这个选题是读者感兴趣的。不然那些定下一个非常生僻冷门的选题,哪怕作者再怎么妙笔生花,将文章做得花团锦簇,那也肯定是读者寥寥,只能孤芳自赏了。
那么如何快速找到读者感兴趣的选题呢?
在刚刚入行的时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读者那么多,我怎么能够知道哪些选题是读者感兴趣的呢?所以一开始我在选题这方面,是不怎么下功夫的,就写自己感兴趣的,不过好在绝大多数时候流量也不差。偶尔很用心写了文章,流量比较差,心中还埋怨读者不识货,但其实是自己不专业而不自知。
后来自媒体行业早期的狂热逐渐消退,我那种任性写文也能够获得很好流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于是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够稳定地输出爆款,得到一个的重要结论,就是得在选题上下功夫,去写那些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只是如何确定哪些选题是读者感兴趣的,当时我也走了不少弯路,那时候有很多同行是直接搬运洗稿,将别人写过的爆款稍微改动一下,就当成自己的原创发布,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流量,但我知道那种模式并不可持续。
尽管知道那些已经成为爆款的选题,基本就是用户感兴趣的选题,但我还是迟迟不去写那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选题,而是自己去读书找资料,在资料中找一些生僻冷门的,力求没被人写过的选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效果可想而知。
我遭遇了困境,每天都在寻思着如何脱困。
后来看电影《一代宗师》的一些系列花絮,导演王家卫之所以突然动了念头,想要拍叶问,是因为他在国外旅游时,在某个国人很少的机场看到了很多封面是李小龙的书。他想李小龙如此名闻全球,关于李小龙的书籍、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那是谁培养出了这样一个超级牛人呢?于是他开始了解叶问,并且寻思着拍一部关于叶问的电影。
王家卫拍叶问的想法成形以后,开始筹备剧本、找演员,让梁朝伟去练功夫。另一个导演知道消息以后,敏锐地意识到“叶问”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当即立项,快速敲定剧本,直接找了功夫演员,在王家卫之前将电影拍出来上映,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并且还给拍成了系列片,每一部都有很好的成绩。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从筹备到上映,一共花了十年时间,打磨剧本、敲定演员就花了不少的时间,又让演员们去练了一年以上的功夫,其中张震就是因为拍那部电影而成为了全国武术冠军,到最后拍摄上映,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以及非常好的口碑。
看到这个故事以后,我心中豁然开朗,明白了如何快速找到读者感兴趣选题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去挖掘爆款选题背后的相关选题。
王家卫之所以要拍“叶问”,是因为他在挖掘李小龙背后的故事,而李小龙作为名誉全球的人物,他的故事绝对是人们感兴趣的,而能够培养出这么一位功夫巨星的叶问,自然也是人们感兴趣的,可以说只要是对李小龙感兴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叶问感兴趣。
另一个导演之所以在得知王家卫要拍叶问以后,迅速立项取得先机,原因就是他也知道这个题材是绝对的爆款题材,只要拍了出来,就有着非常大的几率爆火,后来事实也确实如此。
现在头条上有人写开国领袖的故事,获得的流量相当不错,带动了很多人去写相关故事,结果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容同质化,以至于流量分散,还有人就另辟蹊径,不去写开国领袖的故事,写开国领袖的侄子、侄女、秘书之类的故事,也能够有相当好的流量。这都是关于上述那个选题原则的应用。
在领悟了这个选题原则以后,我后来又慢慢发现,还有两个选题的方法也很有效。一个是直接看文章下面的评论,读者们讨论得最激烈的,点赞数最多的评论,这基本都是用户们非常感兴趣的,属于潜在的爆款选题;另一个是看平台的相关热搜,热搜之所以能够成为热搜,肯定是因为有很多用户感兴趣,并且平台也认可,看一看热搜中有没有自己领域可写的东西,这也是搜集爆款选题的一个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我从2018年开始做自媒体,到现在已经2年,前期磕磕碰碰,后来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勉强算是有了一套粗糙的方法论。关于如何快速找到读者感兴趣的选题,主要就是这三个方法:1、挖掘爆款选题背后的相关选题;2、看读者们讨论得最激烈的,点赞数最多的评论;3、收集平台的相关热搜。
当然,仅仅有了爆款选题,还只是爆款的开始,真正要让自己的文章能够成为爆款,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而这都是靠着自己平常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底蕴。内容之路,道阻且长,当与诸君共游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