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转学北京的学生跟我联系了,她来河北学考。除了考试间隙来看了我一下,约定中午一起吃顿饭,这次我没拒绝。一是想了解一下她在北京学习的状况,二是了解北京中学教育的状况,起码管中窥豹也能见一斑吧,三也想了解一下“高考移民”在今后还有多大可能性,有可能的话需要什么条件和怎样的流程。
中午孩子妈妈和孩子一起在门口等我的。这位孩子妈妈之前在微信上和电话里没少和我交流,甚至不分时间随心所欲让我照顾她家孩子。那时候我分明感觉到这个家长过度的焦虑,并且过分地参与孩子的生活。那时候把这个母亲当作案例分析了很久,也认识到一个过度的母亲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也从矫正她对孩子的说话方式,我也是学到了很多的。
这次交流知道,这一家人的特点了。祖父是北航第一代毕业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是航天技术研究者,父亲中考是北京海淀区第一名,高考上的军校,后来考公务员也是北京市第一名。现在是北京某财政部门工作。所以也才有能量把孩子户口落北京,并且给孩子转学转的都是北京五所中学中的第一好学校。
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本身也优秀,原来在我班里,一直是名列三甲。后来在省文班成绩也非常好。出于严重情绪原因,才转学的。
在北京申请借读,在北京四中,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中校领导年级主任几位权威老师出席,问的问题多是孩子自身的性格、爱好、基本能力,还有在河北学习的状况。看来人家要学生成绩是次要的,人的综合素质才是人家关注的重要方面。
笔试用的西城区自己的期中考试卷,这是孩子预先刷过的,北京的考题灵活度大,评估标准宽泛,孩子本身基本功又扎实,笔试结果我估计应该都接近满分了。应该是笔试第一名。
看照片,北四学校不大,一个班34个人,一个年级14个班,三个年级1200多人,一个学校相当于我们学校的五分之一。学校面积相当于我们学校的三分之一。
她们学校老师外地人留京的多,多数是博士。大家云集,课程却不多,课程设置宽松,考试密度不大,课堂内容重视思维的开拓,拒绝机械的跟进和记忆,课堂设计自由灵活。在河北,只有公开课示范课,也就是给领导看的课才会这样,日常课都是为了教学计划而奔命,为考试得分而加码。
学生不必须上晚自习,下午五点二十就放学,晚自习要报名,报名者可以在学校学到9点10分。这节奏!河北人表示梦寐以求,我们学校建校75年,从没有过这样的节奏。
学生们的社会活动却很多,志愿团队,才艺演出,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校内校外活动都不少。人家这才是真正蔑视分数重视能力培养呢。
这可是北京四中啊!有着120多年历史的的中学。果然底蕴深厚,大气自信。
聊了很多,不得不结束了。孩子留下一束花,我们就分开了,也祝愿她梦想成真,一年半后人大见!留我一人空羡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