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杜牧《清明》
特别熟悉的一首诗;每年的清明节总会很自觉的想起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很应景的一句诗;清明节扫墓虽成了一个传统习俗,哪怕对现在90的我们来说,它也烙印在我们心里;这个时候大家也都纷纷走向扫墓祭祖的路,无论是否在外漂泊的人都会在这时候抽空回家一起陪同家人祭拜祖先,可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觉得扫墓已成了一个仪式,但对祖先的惦记始终不能少,一年一次而已,心意在不提倡铺张浪费。
清明节,最深的思念给藏心底里最深却遥不可及的人;我想起了家里的爷爷,邻居的爷爷,两个很和蔼的老人家,一直活在我心里;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最疼我,任我再多的要求都会答应;每天早上会带着我出去买包子,我还记得那时候的小白子金黄金黄的,里面全是绿豆瓣,还有豆浆;爷爷每次有吃的总会第一个留给我,等着我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带我出去走走……还记得那时候姐姐要买东西,不敢跟大人要钱,总会怂恿我去跟爷爷说要买什么,每次都能成功,每次想起总会觉得很好笑,小时候的我们怎么这么可爱;年少无知童真的我就这样在宠溺中度过,可是如今,我已经越来越模糊爷爷的模样,幼儿园的我便再无牵过他的手,再无认认真真的记住那个脸庞。
邻居的爷爷,我稍稍长大了点,还记得他白发苍苍,有几个金色的牙齿,每天我从放学回来的时候,总会远远的看到他在门口站着,我走到的时候喊了一声“老叔”,而他会塞给我糖果,他需要买什么东西也总是上门叫我去帮他买;到后来我常常听到妈妈提起,那时候的老叔最疼你,看你放学回来怕你饿了总会给你零食吃……我很幸运的从小便在大人的宠溺下成长,只是你们陪过我的童年却无法陪我长大成人,你们也看不到我成人的样子,我们的记忆仅仅停留在童年那短暂的几年;有时候会想着若你们还在,那该多好。
清明节像是一个感恩节一样,扫墓也是我们对已故长辈的一种缅怀一种感恩。
已故长辈我们可以缅怀可以思念,但更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眼前的长辈。昨天陈霖在朋友圈看到嫂子发了这样一段话:“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 切记百善孝为先。”同时也流出这样一则新闻“广州一女士在淘宝上买了一款20块钱的金猪面包充当祭祖的祭品,遭到婆婆怒斥其不孝。”
很多时候我一直在深思这样的传统习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对待;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究竟怎样的祭祀才是对先人的尊重或者说尽到孝敬?很多传统习俗已经越来越失去了本应有的“味道”。如果真的做到真正的孝道,如同陈霖嫂子说的,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陪在我们身边时,作为晚辈的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对于他们来说更看重的是精神上慰藉,希望多点时间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平平安安便最重要,不管我们长大成家立业了,在他们眼里我们始终还是孩子;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年生活悄悄走到了他们身边,我们走出了社会奔向各种社交场合奔波于事业之中,往往会忽略了家里的老人还在盼望着我们回家,在他们孤寂的生活中更多的也希望有孩子的陪伴,因为物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我们漂泊在外多远多辛苦,记得常回家看看,多陪陪长辈,生前多一次陪伴身后便少一份愧疚。
生活教人成长,时光教人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