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易受「无私奉献」之感动,以「感动」的心态接受新观念,并不是人类最高的质量。何以说「受诚信所感动」,不是「人类的最高的品质」?因为:首先,人类受感动,不应停在「情绪」之「激扬」上,而应在「理之是非」的判断上。
——王财贵先生
孔子所谓「不以人废言」,如其言之合理也,虽其人存心不正,行为乖张,其言其理亦犹是,而亦应遵循之也。若其言其理不正,则虽输肝剖胆,亦不值一顾也。故,重要者,在「见识」,而不在「感动」。
——王财贵先生
如果没有「深度的慧见」,则宣传者以其「似是而非」之观念,在「自以为是」的坚持下,或许更会「真诚」的倡导,并且躬行「实践」之,乃至于「狂热」的奔走呼号,以为民族舵手来降世,国际救世之主之现身。而芸芸众生,为其「真诚」所感动,受其「风力」之吸引,乃至「如痴如醉」,而相携走向绝路,蹦入悬崖,集体自杀,死犹不知,以为是在「替天行道」。斯乃人间之大悲剧也。----这种「现世报」,大家不都亲见了么?
——王财贵先生
我推广读经,必自理论说起,而且,必定反复再反复,说得很明白。又,必谆谆交待:「此虽是我主观之见解,亦是每个听众之共同见解,可以反复思考,可以反复验证的客观见。如果没有经过思考自己认定的人,千万不可因为我之一片真情苦口,而随便相信信我之所说。如果因为一时之感动,虽然热情支持并且努力实践,吾亦不以为贵也。」
——王财贵先生
如果他是被我的无私精神所感动,他也会被一些其它的「热情」所鼓舞。而中华民族如果永远这样被「热情」所激扬,将永远在生死苦海中浮沈,永远不得冒出头来。纵使老天可怜,或许有时侥幸让他走对了路,亦将无保障也。
——王财贵先生
孔子谓:「人之生也直,枉之生也幸而免」,又云:「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云:「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阳明云:「不知而行,只是冥行。」圣贤之护国佑民,其虑深矣。冥行之行,亦所谓「不知常,妄作,凶」而已矣。
——王财贵先生
前几天,在山东莱西月湖小学一年级某班的教室墙上,看到一则标语,是科学家牛顿的话:「没有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长征。」一见此语,惊动我心。
——王财贵先生
我并非不注意「德行」与「实践」,凡事要解行双证,解了之后,必继之以力行。故,明白读经理论之推广者,接下去,必须以真挚之心,诚悫之意,敦恳大方之度行之,而尽量摆却功利之贪,穷酸之气,则推广之功乃可指日而成。
——王财贵先生
——爱读经网编(秀实)摘录于《见地比热诚重要,智慧比实践首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