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说别人努力,被认为是一种夸赞。然而沉浸在这样的夸赞里,容易忘记原来的方向。你为了努力而努力,而非为了你的目标而努力。古语说:乐不可及,志不可满。讲究的是克制,适用于任何领域。同样的,努力也需要克制。因为有时候,你的努力是披着努力外衣的虚荣,是妄图一步登天的不切实际,是南辕北辙越努力越不堪。

1
假期培训班不仅学生上的不情不愿,老师也上的叫苦连天。
老师苦在每天连轴转,课一节连着一节从早上到晚,学生一波随着一波同样的教案。
晚上还要熬夜备课,批改随堂作业,由于培训班的特殊性质,还要及时沟通家长,告诉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
有个朋友就是培训班的代课老师,在她们那里出了名的爱岗敬业。
暑假期间想联系到她比登天还难,因为她不是正在上课,就是将要上课。
有一回我中奖般居然在在假期打通了她的电话,一接起:雨欣妈妈您好,是这样,孩子昨天作业错的有点儿多,我留她一下……
我连忙打住:是我,不是家长
她:是你呀,怎么啦?
我尚未开口,她:诶,等下,学管有电话进来,我接一下,以后给你回啊……
这以后,就以后到开学的九月。
我提着水果去医院看她,她那一病,在医院躺了整整一个月,又连喝了两个月的中药。虽然她工资卡上的工资,惊呆我们这一众穷酸。
再后来闲聊时,她说她想了想,不该为了工资那么糟蹋身体。她曾骄傲于自己的努力,但是努力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同事们赞赏的目光,朋友们歆羡的眼神——因为她的巨额工资。
这一切构成了她拿健康换来的全部意义。她仿佛没有这些就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意义。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在学生的提升上,那么无论课多课少,别人誉多誉少,都是有意义的。
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为之努力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值得消耗生命。
你以为你的努力是一种上进,但很多时候它其实不过是你爱慕的虚荣,你并非出于对这份事业的真心,却为它消耗了宝贵的健康,如果是这样,请克制你的努力。

2
一个同学打算考注册会计师,他在考试前两个月辞职专注于考前准备。他一向自视甚高,又冒着辞职的风险,打算一举先拿下三门。
他给自己安排的计划是这样的:早上6点起床,15分钟时间吃早饭,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中午12点吃饭,要么叫外卖,要么煮泡面,吃完立刻又投入紧张的学习中,中间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下午再战。这么一直到晚上,晚餐就更随便了,要么用面包饼干来搪塞,要么中午点多的餐热一热,要么干脆就不吃,晚上10点半,上床睡觉。
他分外在意自己的时间规划,稍微有一点偏差,就自责自己不努力,在他看来,只有天天拿出拼命一般的样子来学习,好像才是努力。
昨天5点50分就起床了,今天6点10才起,他觉得自己懒惰了;昨天下午看会计看了40页,今天只看了10页,他觉得自己没有努力;他要求自己在一个月内做完税法的练习题,然而半个月过去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于是他开始囫囵着冲向最后一页……
他就这么板板整整地过了一个月,终于耗尽了自己所有的意志力和自我克制,仿佛漏了气的皮球一般,再也提不起任何信心。下一个月他像是自暴自弃一般,书不看题不练,最终竟然一科也没有过。
难道前面的一个月半点作用都没有吗?就算有,大约也败坏在下一月的放弃里了。
他跟我详细聊了他的计划他的经历,我发现,他每天只顾着往前学,只在意页码的进度,从来不复习巩固,总觉得浪费时间耽误进度。
他被计划的条条框框限制得太死,他更加在意的是今天在桌前待了多长时间,而不是今天又领会了多少东西。
他以为追求完美的进度,稍微有偏差就自责不已,没有完成就自暴自弃。
而郭沫若有句话说:读不在三更无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他的行为恰恰与此背道而驰。他只贪多求快,一心想着速成,然而细水长流式的学习,才能给知识足够的发酵时间,最终内化为你的一部分。
太急功近利,太急于求成,反而会有求全之毁。妄想一步登天的野心最终只能带来满盘皆输的惨败。
于是懂得更加珍视来日方长,克制自己。细水长流式的努力,比一蹴而就得来的成功更加扎实和深刻。

3
班级里总有这样一群小孩,他们是学习最用功的,成绩却永远在中游徘徊不定。
企业中也总有这样一群员工,闷头加班的总是他们,最忙最累的也总是他们,但年终的优秀员工他们永远不能有姓名。
相比于那些好像轻轻松松就考全班第一,喝个酒吃个饭就能谈成生意的人,他们的求生之心更殷切,他们付出的辛勤多出几倍。
然而他们不懂得,巧干的效果远大于蛮干。如果方法不对,一味地埋头苦读拼命工作,是抵不过那些使用巧劲儿事半功倍的人的。
如果他们懂得克制一下自己的求进之心,转而把眼光投往别的方向:可以和优秀的人来一次交谈,既是吸收经验,又可以适当放松;可以是一次短途的旅行,也许走进你心里的某处风景突然启发了你;可以是一场舒适惬意的阅读,你会发现困扰你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作者……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努力必不可少。但如果你的努力早已忘记了它的目的,早已失去了效率,那么请克制你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