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故事:
一位教授,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做了个实验:要在一个罐子里装入大石块、小石头和细沙。同样的罐子,如果按大石块、小石头、细沙的顺序可以全部装入,但是把顺序反过来,先装细沙,最后大石块就只能装入一半。为什么只是变换了顺序,就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罐子代表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间。
而大石块、小石子、细沙又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小能熊的陈华伟老师对此有很好的解读。大石块代表的是我们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东西,常见的名称有:理想、愿望、目标、3things。。。。。。是那些能体现生命渴望,能定义人生的重要事情。
小石子是生活必需,是维持生存的需要。这些事情要做,需要花时间,但并不重要,给人生加不了分。包括:单纯为了糊口的工作、应酬类社交,如婚礼寿宴等。还包括那些只能写入“兴趣爱好”栏,而无法写到“履历能力”栏的兴趣爱好。
关于这一点多说两句。在履历表的“兴趣爱好”栏,最常见的是看书、旅游、听音乐、看电影等。如果一个人看书只是随意翻翻,旅游只是走马观花,听音乐看电影只是休闲放松,那确实只能算作爱好。可是如果一人看书能够深入吸收,学有所用,产出文章甚至转化成课程;如果旅游能够用心策划游学方案,刻意练习摄影技巧,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如果欣赏音乐电影能够输出解读文章鉴赏指引,那么这些小白级别的兴趣爱好就可能跃升为能力履历,为我们的人生添光加彩。
最后是沙子。沙子代表的是没有意义的琐事、杂事,包括低强度、低意义、低回报的3低事务,还有为垃圾人和垃圾事浪费的时间和注意力,以及成为注意力商人的韭菜。
按照华伟老师版本的解读,我把日常具体事务进行了分类。
大石块:运动(跟家人一起更好)、有质量的家庭时间、个人的学习成长、阅读、找到自己优势和特长的交集并加以培养、有准备有收获的旅游......
小石子:应酬类社交、玩乐社交、没有刻意准备的休闲玩耍、种花、养狗......
细沙:刷手机、看普通社会新闻、看公众号文章、追剧、看视频、看综艺、闲聊、逛购物网站等,生气、斗嘴、争吵......
多年前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只当是鸡汤,一笑而过,可今天再读,细思极恐,竟感觉后背发凉。
认真回想自己的日常,天呐,我把什么当成大石块?先放到罐子里的是什么?罐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白天刷手机,做事效率低下,晚上回家赶任务,没时间陪伴家人、孩子。
明明身体已经很疲倦了,仍然窝在被子里刷手机到深夜。
平时没有引导孩子阅读,孩子作文输出困难,词句贫乏。
家里没有学习的氛围,大人在家刷手机不看书,孩子视学习为负担,厌恶逃避,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长期不运动、腰酸背痛、大腹便便。
……
信誓旦旦说出来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惨被打脸,大石块沦为沙子。口口声声说的陪伴家人、学习运动,却总是排在最后没有时间,刷手机熬夜追剧反倒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所有这些现象都源自自己的价值判断,源自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理解。
认清事物的本质,做好轻重缓急排序,一切就会不一样。
人生的罐子其实很小,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等生存需要,再除去工作等必须以外,留给我们的可支配时间就更少了。先把大石头放了,小石子和细沙就会自动让出空间。先做重要的事,美好的事,温暖的事,其他一地鸡毛的琐碎自然就减少了。
你的罐子要怎么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