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心理学角度,谈榆林产妇之死

从心理学角度,谈榆林产妇之死

作者: 黄老邪123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0:12 被阅读52次

昨天早上榆林一院再发声明,并公布了监控视频截图。视频截图和相关诊疗材料显示,医院方曾三次向家属建议剖宫产,均被家属拒绝,产妇曾两次因疼痛难忍向家属下跪求剖宫,又被拒绝;最后一次,产妇走出待产室,进入对门的备用手术室跳楼身亡。

产妇家属则说医院拒绝为产妇手术,产妇丈夫只得打电话找关系,有些人甚至声称医院在伪造材料,产妇那两次“下跪”只是分娩时的“鸭子坐”。

下午看到的最新消息是,双方依然各执一词,主治医师已经停职配合调查。

01  产妇跳楼事件,成了“罗生门”

一个看似简单的爆炸性新闻事件,到现在反而云遮雾罩起来。

争论对错,对于当事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这样可以还原事实真相。

但作为旁观者,我们感到震惊、惋惜、愤慨,其实更多的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它们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产妇和孩子,一尸两命。

逝者不可追。该怎么做,才能杜绝这种悲剧的发生?

也许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孕产妇的心理问题。

02不是过来人,不懂她的漫天苦

谁能理解产妇?当然是我们这些过来人!

我和菠萝蜜、苏菲猫都是剖宫产生的孩子。在交流育儿经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齐齐发出感慨:感谢现代医学昌明!感谢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要不然,鬼门关前走一遭,还不知道能不能留这条小命。

不是不想顺产。我生酷妹儿用了一天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多。一开始只是微微地疼,随着时间推移,痛感越来越强。到下午五六点多的时候,医生过来人工破水。

彼时阵痛开始密集,基本上缩短到二三十秒一次。我痛得全身冒汗,像个虾米一样蜷缩起来,肚子里就像是有人在里面拼命地搅动,甚至抡起大锤在狠狠砸你的五脏六腑。那一刻,完全是精神涣散的,没办法思考,因为痛起来根本没天理!

就在这时,酷妹儿的胎心一下子从148骤降到56,那是她遭受了宫内窒息啊!我看到旁边胎心监测仪显示的数字,忍不住大哭了起来。护士急忙让我改变躺卧姿势。过了不久,刚稳定的胎心又呈直线下降。护士检查了情况,说胎儿本来就胎位不正,头部太大又被卡住了,建议马上剖宫。

剖宫时,因为之前产程折腾的时间太长,手术中我又经历了大出血。酷妹儿出生后,医生把她举到我面前。我睁大眼睛勉力想看清,但眼前就像蒙了一层雾,说话也颠三倒四。刚回到病房,我就昏睡过去、人事不知了。

我能理解,榆林产妇是痛苦的,甚至是恐惧的,那种无助的恐惧,彻骨的绝望。

看看她的病历,“41周+2”,存在过期妊娠的可能;胎儿双顶径99毫米,骨盆外测量24/26/21/10厘米,这说明“头部偏大”;况且胎儿还有“脐带异常”,一旦生产,很有可能产道窘迫或难产;采用缩宫素静滴后,“宫口近全,胎膜已破”,说明疼痛已达到最高级了!

如果不是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怎么可能两次跑出待产室,去找亲人求助?

03你以为你嫁给爱情,有人当你行走的子宫

多数人都在声讨渣男及其父母。

毕竟,这些证据还是更倾向于表明,产妇家属在顺产上的坚持。

医学角度,顺产好处多多:胎儿经产道挤压,会更健康;产妇顺产后,恢复速度会快得多,对身体的伤害也小。

但我敢断言,彼时彼刻,在产妇顺产可能会危害到大人及小孩健康甚至生命的前提下,家属还要求顺产,那我就只能呵呵哒。

他们坚持的理由无非:省钱;快速生二胎(剖腹产三年后才能生二宝,很多重男轻女家庭知道头胎是女儿,会死命要顺产追生儿子)。

女怕嫁错郎,这话放到现在仍然是金玉良言。即便是民智渐开的今天,即便是在大部分女性拥有经济权的当今中国,结婚仍然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结合,而是一个女人进入一个男人家庭的开端。

你得忍受生活、习俗、地域、观念的种种不同,你得去适应而不是去改变,你拥有的生育权,在某些家庭眼里,是他们的——你是他们心中“行走的子宫”。

结婚、生子、育儿等关键时刻,如果你遇到的是渣队友,有些苦,只能和血往下吞。(在这里插一句,离婚制度绝对是现代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最大保护!过不下去,别煎熬,法律支持你一拍两散!)

04明明是自己生娃,为何要家属做主

有拷问医院失职的。

产妇进入待产室,医院就该有专门医生和护士进行诊断与护理,“严密观察产兆和胎心变化情况”。可产妇离开待产室后,护士竟然不知其踪,可见医院的轻忽大意。

还有一个关键疑点,就是为什么医院一定要家属的同意书,才手术呢?

我国《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都明确,病人对自己的身体有处分权,这个权利不属于家属。“家属签字”只是为了满足病患及家属知情同意权。

老邪在剖宫产前,同意书是夫妻双方一起签的。如果只产妇一个人签行不行?行。菠萝蜜就是坚持自己签字,医院也勉为其难同意了。

但你去问问身边人呢,大多数产科手术,一般是患者本人和其家属双方签字同意后才进行手术。因为医院担心手术过程中患者本人死亡,家属追责。有了家属的签字,医院就不怕“医闹”了。

这是医患关系紧张所引发的怪状——医院治病救人,同时也得尽可能撇清责任。言至于此,我们应该也可以大致窥见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果产妇符合剖宫产条件,对顺产率要求再高的医院,也不会坚持不让剖宫。

生命面前,谁开得起这个玩笑?

05产前心理问题,让她成为弃世者

那么,到底是谁一手导演了这起悲剧?

是的,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但元凶,其实是产妇自己。进一步说,是她自身的性格缺陷,和不够强大的精神世界,导致悲剧的发生。

很有可能,她患上了一种叫产前抑郁症的心理疾病。

(此处我要敲黑板!有些人觉得产妇没有精神病史,没有精神异常,就不会有心理疾病。事实上,这是对心理学认知的一个重大误区。心理疾病不等于精神病!

和身体一样,每个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是永远健康的。心理学上会根据来访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前三者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而后者是精神失常的表现。区分心理疾病和神经症的重要标准是,是否有幻觉和妄想。后者往往有器质性病变。

心理问题不排除有演变为精神疾病的可能,但大多数时候,两者是不同谱系,并不能相互转化。一个抑郁症患者症状再严重,也不会精神分裂,他的神智还是正常的。而精神病人,就算症状再不明显,也不会符合典型的神经症表现。

产妇是一个才26岁的姑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共党员,那么,为什么一个看起来挺健康优秀的小姑娘,会患上产前抑郁症?

不外乎几个方面。

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自身身体变化的不安,对胎儿是否健康的焦虑,对身边环境的种种不适,对周围人不曾与自己共情产生的怨恨……长达十个月的孕育周期,都可能会让一个女人性情大变、消沉厌世。

就连老邪这种裸考门门过、驾照俩月拿的学霸,在怀酷妹儿时,也不是没萎靡过。有段时间,一到周末,就从早到晚看《步步惊心》,尤其重复看若曦死的那一段。边看边哭,边哭边看,眼泪怎么也流不完。

产前抑郁并不是中国特色。欧美对妊娠期女性的调查研究显示,有10%-30%的准妈妈患有抑郁症。国内研究的结果是,20%-30%的准妈妈有抑郁症,70%-90%的妊娠期女性有焦虑情绪,远高于一般人群。

林产妇,性格是比较柔顺听话的。这就意味着,当她有了心理问题,容易憋成内伤。

她可能情绪脆弱,不愿意独处,对丈夫的依赖性达到顶点,可丈夫没有去倾听理解;她对于自己能否顺利生下小孩,忧心忡忡;她害怕出现意外,她不愿意承受一点点小孩不健康的可能,所以想要剖腹,可是,她的肚子,她竟然做不了主;她悲观厌世,觉得活着成了一种负担,周围人反还觉得她矫情。

当这种无处言说又无处排解的抑郁,到了新生命将要呱呱坠地的关键时刻,因为身体的极端痛苦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达到了顶点。

最后,她无力承受,无人分担。她崩溃了。

声明:文章皆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需转载,务必取得“三妈圆桌”原著作权人同意,并需注明作品来源及出处。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心理学角度,谈榆林产妇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us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