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复习课

关于复习课

作者: 平安执笔写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22:15 被阅读0次

    §1 复习课的概念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课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通常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1.查漏补缺。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等,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和漏洞,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2.知识梳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技能训练。通过练习、实验、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反馈指导。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课的特点

    1.综合性。复习课通常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需要将该单元或章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针对性。复习课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需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点进行重点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归纳性。复习课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4.拓展性。复习课不仅需要巩固已学知识,还需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互动性。复习课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复习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复习课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在复习课上,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然而,有些教师往往将复习课上成“放羊”课,没有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复习。这种情况下,教师成为了看自习者,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

    二、缺乏重点和难点。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没有分清重点和难点,将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讲解,等同“炒冷饭”,导致学生无法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影响了复习效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练习,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缺乏精选的习题。复习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和训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然而,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没有精选习题,而是随意发一套题让学生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练习和巩固。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精选适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缺乏计划和步骤。复习课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合理的步骤,以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然而,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而是随意地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步骤,以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

    §3 复习课的类型

    一、复习课按照复习的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这些不同类型的复习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时机。

    1.单元复习课。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的复习,旨在回顾整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类型的复习课通常包括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学生互动等环节。

    2.期末复习课。在学期末进行的全面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强化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期末复习课通常包括知识梳理、综合练习、模拟考试等环节。

    4 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复习的目的是将平时学习的零散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复习时可以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图表、纲要、图示、口诀等形式,以便于记忆与理解。

    二、基础性原则。无论哪种类型的复习,都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明确其提出、具体内容、叙述与证明方式、主要应用、应用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基础知识的联系;基本技能训练则需要在复习中得到高度重视,让学生多练习直接运用基础知识解的题目。此外,需要记住的重要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等都应要求学生尽量记住。

    三、重点性原则。由于复习课内容较多且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点。重点包括重点教材、重点概念及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和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

    四、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的方法选择、题目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需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难点、考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五、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的例题选择及习题配备必须精心考虑,要选择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同时可选择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复习中有所收获和体会。

    六、主体性原则。在复习课中应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看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应让学生独立完成,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和满堂灌的情况。

    七、指导性原则。在复习期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择好的复习方法。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八、及时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5 复习课的步骤与方法

    一、复习课的操作步骤

    (一)回顾。在复习课中,回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回顾,学生可以重新审视和梳理自己过去所学的知识,加强记忆和理解。

    1.引导学生回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或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

    2.讨论和口述。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口述,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系统回忆。在引导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先粗后细。回忆时,可以先从宏观层面进行回顾,把握整体结构,再逐渐深入到细节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总之,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复习开始时,应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和目标。

    (二)梳理。“梳”是复习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以下是“梳”的具体步骤:

    1.梳理知识线。根据学生的回忆,帮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从一个点到一条线进行整理,将各个知识点按照其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线。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2.总结解题思路。在梳理知识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分清各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3.构建知识网络。在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分项、分步整理。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的信息容量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习的节奏和进度,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梳”的过程是一个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通过“梳”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三)分析。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分析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疑难,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主要关注设疑、答疑和析疑的过程。

    1.设疑。本环节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这些问题或疑惑可以是关于特定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是关于如何应用知识的疑问。通过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2.答疑。在设疑环节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立即回答;对于更复杂或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组织小组合作解决。通过答疑,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析疑。在答疑环节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引导他们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发现学生在理解或应用知识方面的不足,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4.分类、分专项分析。如内容较多或问题复杂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分类或分专项进行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将问题分类,或者根据问题的性质将其分专项进行讨论。

    总之,本环节通过设疑、答疑和析疑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复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更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本环节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四)练习。练习环节在复习课中是非常关键的,它有助于学生实践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这些问题应针对复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容易出错或理解困难的部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选取典型性问题。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这些问题应涵盖各类题型,并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解决这些典型性问题,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进而掌握解决其他类似问题的方法。

    3.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这些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才能解决。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构建系统性的练习。在练习设计中,应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系统性。可以通过构建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将各个问题串联起来,形成一系列有层次和逻辑关系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组织多样化的练习。在练习设计中,应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和练习方式的灵活性。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同时采用个人练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设计对比练习。通过对比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辨析相似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将相似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也可以将易混淆的概念或方法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

    7.设计综合拓展练习。综合拓展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也可以设计一些发展性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总之,练习环节应注重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选取典型性问题、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和构建系统性的练习。同时,要组织多样化的练习、设计对比练习和综合发展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检测

    在复习课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具有重要影。

    1.选取适当的题目进行检测。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适当数量和难度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这些题目可以是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综合性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题目,并确保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这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3.评价与反馈。完成检测后,教师可以及时批改学生的答案,并针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4.调整教学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不足,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和指导。

    5.总结与反思。在检测和反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在总复习过程中,笔者主张“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期末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5.以素养为主。素养和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素养的提升和深化,确实是能力形成和增强的基石。要培养某种素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支撑。但是,知识和技能并不等同于素养。掌握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那它们就只是僵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增强自身素养和提升社会价值的有力工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复习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uw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