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校6:28
“今天的孩子,本应该更像玩游戏一样去学习。这意味着少而透彻,意味着专注,意味着不断的挑战自我,意味着向一切枯燥乏味说不,除非它是达成目的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意味着接纳错误,允许懈怠,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来决定进程。以健康的方式学习,只要学得足够久,就会进化出更高的智慧来。而互联网时代,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毕竟,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这样的孩子已经涌现,虽然数量还极端的少。”----魏智渊
放好车子,又陪着儿子返回不太远处的一棵大树旁,被一夜的冷梳妆,树表面像抹了胶一样透明,我为什么不把这个表达的机会留给他呢?像前走,路过校门口的一个树坛,上面满是凸凹不平、晶莹剔透的冬夜之吻,我们两个都伸手去摸,感觉到了水的粗糙又留下了水的细腻。我问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把这个疑问留在心里,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所碰撞,但是有关语言的培养也可以借助这个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艺术。
”
1.打卡内容To change for others is to lie to yourself .为他人改变就是对自己撒谎。每天的早读打卡成为我生活的的精神和智力背景。
早餐时间过于紧张,不容许打开电视,借助于天猫精灵听每天的早间新闻,积累科普等社会知识。今天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董玉辉的小作文事件和两则广告,家福更关注的是电竞比赛进入了亚运会。
2.昨天新网师授课日,王老师主要讲了大概念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前段时间跟着授课思考,发现老师的课程系统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思路。授课老师的所有知识是她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备课过程中从新课标、网上等搜索的有关作业布置的信息等等和自己尝试着创造出来的作业,通过授课的过程。展现给我们,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所谓的备课,就是建构自己知识储备的的过程,通过反思更加深这些语言知识、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
田田仍然在县医院,这个能力较低的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花钱办事的话,尽量的花大钱办好事,尤其像这样和性命相关的。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他没有抓住事物的核心,考虑离家太远,不方便,等次要因素,忽略了作为病人,核心是哪里可以更好的看病。
那些理性思维较强的人都具有够抓住事物核心的能力。
3.晚上辅导女儿做数学题,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题干给出了两个相关信息,但是结合今天早上路上听魏老师的讲座,《怎样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没有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不能举一反三。怎么培养学生获取这样的能力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6:50结束。
翻看魏老师的海拔,“……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游戏里,文化的、体制的,很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有哪些资源可以借鉴?文化是资源,不是包袱,更不是绳索。学习到底如何发生的?真的有必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哪些练习上吗?怎样规划孩子的在家生活?所有这些问题,缺乏一种真正的澄清。”魏老师的文化中飘荡着一种随意,也是我的风格,但我的随意没有他的那种能力,那就在我的低能量层面建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