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灵修:指教与受教(徒8:26-40)

每日灵修:指教与受教(徒8:26-40)

作者: 陈默的竹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0:41 被阅读0次

    经文:使徒行传8:26-40

    一、分段和结构分析

    A26使者指示腓利(往南,旷野)

            B27-28埃提阿伯太监念以赛亚书

                    C29圣灵指示腓利(贴近那车)

                            D30-31腓利提问:你所念的你明白吗?(邀请上车)

                                       X32-33太监所念的经文

                            D’34太监提问: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传讲耶稣)

                    C’35太监请求受洗

            B’36-38腓力给太监施洗

    A’39-40主的灵把腓力提走(亚琐都,各成传福音)

    整个叙事以使者指示腓利开始,到主的灵把腓利提走结束,表明这个事件是主发起,主结束,他主导整个事件。在叙事过程中,圣灵的指示,彼此的提问推动情节发展,最后太监受洗。最中心部分,路加说明太监所念的经文,这段经文的核心是基督的替死代赎。这样,整个事件都是围绕耶稣替死展开的事件。

    A和A’都是神的作为。A中,使者指示腓力南下,往旷野的道路去,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去要做什么。A’主的灵将腓力从太监那里提走,后来去亚琐都,该撒利亚一代传福音。

    B和B’从埃提阿伯太监在车上念圣经开始,到他告白信仰和受洗结束。B中他渴慕圣经,马车上念圣经,但是他还不懂所念的圣经。但到B’中,他已经认识圣经中指示的耶稣,有正确的信仰告白,并且受洗归入基督。

    C和C’分别是圣灵的指示和埃提阿伯太监的请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腓利都扮演被动的角色。C是圣灵指示腓力贴近太监的车,腓力顺从。C’是太监请求受洗,腓力应允。

    D和D’是两个关键性的对话,都由两个问题发起。D中腓利问太监:“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于是太监谦卑地邀请腓利上车,听他讲解。D’中太监以反问的方式回答腓利:“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以此开始追问所念的圣经中说的是谁?腓力便为解释圣经,传讲耶稣。

    X在腓利的提问和太监的回答之间,路加插入说明太监所念的经节,这段经文是以赛亚书中关于受苦的仆人的预言。这样整个叙事的关键推力是对耶稣基督预言的阅读、追问和明白。

    二、26-28使者指示腓利与埃提阿伯太监相遇

    (一)观察

    1、地点

    下迦萨的路,旷野

    2、人物

    使者:天使,也可能是人

    腓利:传道者

    埃提阿伯太监:非洲女王的财政官,虔诚的犹太教徒

    3、事件

    在车上念以赛亚书:非常渴慕圣经。

    (二)解释和默想

    在撒玛利亚的福音事工之后,神的使者指示腓利去旷野的路上教导埃提阿伯太监,使福音临到居住外地的犹太人。至于这里的使者是天使,还是人有不同的理解,但这不是关键,要点是神指示腓力。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中有大量的天使的作为,理解为天使是更顺其自然的。

    当使者指示腓利时,腓利便顺从指示去到旷野的路上,这是一条荒无人烟的道路。“不料”表明与埃提阿伯太监的相遇是偶然的,出人意外的。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在腓利的意料之外,神的计划正在展开。

    经文为我们介绍埃提阿伯人是有大权的太监,是埃提阿伯女王的财物总管,此时他耶路撒冷礼拜完,正在回埃提阿伯的路上。埃提阿伯是埃及南部一带的非洲国家,这表明神主动要将福音传到巴勒斯坦以外。

    路加特别说明这位埃提阿伯人是“太监”,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与以赛亚书的紧密关系来看,这里很可能是指向以赛亚书中的预言:“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不要说,耶和华必定将我从他民中分别出来。太监也不要说,我是枯树。因为耶和华如此说,那些谨守我的安息日,拣选我所喜悦的事,持守我约的太监。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赛56:3-5)”经文说明在末后的救恩新时代中,原本不能进入耶和华殿的太监也蒙接纳,可以恢复与神的敬拜关系。并且太监在路上念的正是以赛亚书53章,离56章很近,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会让我们对这次会遇有美好的期待,他是神预言的救恩对象。

    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手抄书卷相当昂贵,何况以赛亚书这样的大部头,太监拥有以赛亚书相必付上相当昂贵的代价。并且他在颠簸的马车上念以赛亚(当时的人读经是出声念的),这显出他对神的渴慕和敬畏。这一切都表明他是神已经预备好的对象,渴慕圣经,敬虔,肯为信仰付上代价。

    至于这位太监是不是外邦人,是否是黑人,这不是要紧的话题。从经文本身要表现的是他是一位外地的犹太信徒,无论是他犹太人还是黑人,他都是犹太教徒,他的归信没有被理解为外邦人的归主,因为使徒行传中哥尼流的归主被描述为第一位外邦人的归信。

    三、8:29-35

    (一)观察

    1、结构分析

    A29-31腓利提问:你所念的你明白吗?(邀请上车)

            B32-33太监所念的经文

    A’34太监提问: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传讲耶稣)

    2、重复的单词和句子

    念x3

    明白x2

    (二)解释和默想

    太监念的境界是以赛亚书53:7-8关于受苦的仆人的预言,经文讲到一位耶和华的仆人要像羊羔一样被宰杀,承受不义的审判。对于当时的犹太教而言,他们从来没有把以赛亚书中受苦仆人的预言和弥赛亚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期待的是大能和荣耀的弥赛亚,而不是软弱、卑微,承受羞辱、苦痛、冤屈、屠杀的弥赛亚。于是,这位太监自然不能明白经文的含义和所指的是谁。

    经文以“念”和“明白”来表达埃提阿伯太监读经的张力,一方面他非常敬虔,切切地渴慕神的话语,在颠簸的马车上念以赛亚书,另一方面,他念却不明白,他渴慕却未得着。

    当腓利靠近马车听见他在念书的时候,立即明白圣灵指示他的原因,觉察到这是传道的好契机,于是便问他:‘’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于是,埃提阿伯太监请他上车,谦卑地说:“没有人指教,怎能明白呢?”于是开始追问这位受苦的仆人是谁?腓力便顺当地给他传讲耶稣。

    这个事件让我们展现出教导的重要性,埃提阿伯太监是通过腓力的教导才明白圣经中所预言的乃是耶稣。“没有人指教,怎能明白呢?”这句话突出传道者的必要性。在当时犹太教的背景中,他们读旧约,却没有读到旧约中指向的基督,而这只能通过传道人的教导和讲解才能明白。

    四、8:36-38埃提阿伯太监受洗

    (一)观察

    1、结构分析

    A36太监请求受洗

            B37太监的信仰告白

    A’38腓力给太监施洗

    2、重复的词汇

    洗x2

    水x3

    (二)解释和默想

    在听完腓利对圣经的讲解之后,太监信了,于是主动提出受洗的要求。他可能早已听闻一些基督教的事情,因此有此提议。之后,腓力说明受洗的条件是“一心相信”,也即是全心地相信和投靠基督。太监作出他的信仰告白“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这是福音书中典范的信仰告白,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之后腓利就为太监施洗。

    经文为我们呈现出受洗的必要条件是“信仰告白”,即确认自己所信仰的内容。基督教不是盲信的宗教,信心本身是指向信的内容和对象。离开所信的内容和对象,信心毫无意义。

    五、8:39-40受洗之后

    (一)观察

    1、地点

    亚琐都,该撒利亚

    2、有没有特殊的事情

    主的灵把腓力提走

    (二)解释和默想

    在受洗之后腓利被“主的灵”提走,学者们更多地讨论这是否是一个超自然事件,但从叙事上看,这个描述是刻意将腓利与耶稣在以马忤斯路上的事情联系起来。以马忤斯路上,两位门徒正在讨论关于耶稣的事情,但是他们却不明白,于是耶稣向他们讲解圣经,他们便明白了,最后耶稣“忽然不见了”。腓利所行的事情正是耶稣所行的事情,他和耶稣一样向不明白的人讲解旧约圣经,说明旧约圣经中指向耶稣的内容,这正是初期教会向犹太人传福音的方式。

    六、反思和应用

    (一)明白基督的受苦,才是明白圣经

    整段经文围绕以赛亚书的预言展开,通过腓利的解释,埃提阿伯太监从不明白到明白,旧约的预言向他打开,是他看见耶稣正是那位受苦的仆人,他的苦难是罪人得救的根源。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替代人受刑罚,承受软弱、羞辱、苦痛,责罚、弃绝,上帝向着罪人的忿怒才得以止息。罪人的罪案在他的十字架上被清算,罪人当受的刑罚已经在基督里承受了,罪的代价被偿付,上帝的公义才得以满足。但是犹太教的拉比不懂这预言,他们只是期待荣耀和权能的弥赛亚,不要谦卑受苦的耶和华的仆人。他们不懂耶稣基督的受苦,所以不明白圣经。

    在以马忤斯路上,耶稣向门徒解释旧约圣经,最终说明旧约圣经是指向他的。之后他在屋子里向门徒显现,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明白圣经。他们明白的内容有两个,耶稣的死里复活和福音要传到万邦(路24:46-47)。这说明整个圣经都指向基督,而基督事工的核心是他的死和复活,以及福音临到万邦。

    犹太人读不懂旧约的关键之一就是他们不接受一位受苦的弥赛亚,他们能接受先知性的弥赛亚,祭司性的弥赛亚,君王性的弥赛亚,但是他们绝不相信这位弥赛亚会受苦。神性、大能的君王怎么能受苦呢?圣洁的大祭司怎么能受苦呢?但君王的确受苦了,他的加冕和登基正是在受苦之时;大祭司的确受苦了,他把自己献上成为神的羔羊。

    今天受成功主义神学的影响,以及我们肉体中避苦趋乐的倾向,我们潜意识中拒绝受苦的教义。或者说,我们能接受耶稣的受苦,但是不接受我们的受苦,于是我们便不真懂耶稣的受苦,也不真懂圣经。当我们读到关于基督徒要受苦的经文时,我们非常积极主动地越过这些经文,我们读了却不明白。不明白不是不认字,而是不愿意接受和面对。当我们看到受苦的内容时,另一个声音就蹦出来:“一切都是神造的,是神给我们享受的,神也要我们喜乐呀?”我们期待的不是保罗和彼得一样在受苦中的喜乐,而是期待脱离基督十字架的喜乐。我们会辩解:“神也是赐福给我们的呀,他受贫穷不是要我们富足吗?他受苦不是要我们享福吗?”把属灵的富足和福气理解为地上的富足和福气,忘记我们要通过十字架的道路才能抵达永远的富足和福气。

    我们直觉地认为我们的人生有神的帮助会越来越有属世的成功,越来越有属世的富有,越来越有属世的幸福,于是我们不懂基督的受苦,于是我们不懂圣经,也不懂我们的人生。我们不懂那血淋淋的十字架,就不愿背起十字架来跟随主;我们不懂基督受的羞辱,就不肯为他受羞辱;我们不懂基督的鞭伤,我们就不肯受伤害;我们不懂基督的被弃绝,于是不肯被拒绝。然而我们得着什么了呢?世界给我们富足、祝福、安慰、医治和满足了吗?没有,我们仍旧空虚,仍旧孤独,仍旧自怜,仍旧落寞,仍旧迷茫。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才有确定和盼望,在基督的羞辱里才有永世的荣耀,在他的伤痛中才有我的安慰,在他的拒绝中才有我的认同,在他的舍己之爱里我才有满足。

    (二)教导和受教

    在这个事件中,教导和受教是归信的途径。圣灵差派他的教师去就近太监,太监有一颗渴慕被指教的谦卑的心,于是在教导和受教的过程中,他明白圣经,认识基督,得蒙救赎。

    首先,教会需要传讲圣经的真理的教师,正如罗马书所说:“ 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传道和听道是归信的必经途径,没有传道就没有信的。为此教会需要兴起懂基督的话的传道者,他们需要忠诚地本着圣经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圣经虽然是清晰的,是只要识字的人都能读懂的,关于救恩的信息是清楚的,但毕竟圣经毕竟还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篇幅很长,有文法修辞,有历史背景,有神学教义,不是每个平信徒都能付上时间和经历去研读和解释圣经,所以神设立牧师、传道和教师来教导和解释神的话。因此,牧师、传道和教师的设立不是因为百姓不能明白圣经,而是他们难明白圣经,所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去明白本身他们能明白的圣经。

    其次,教会需要培养受教的氛围。加尔文说:“在现今的时代,很少读经能有得着,因为在一百个人当中也难找到一个甘心乐意受教的人”。这样的话对今天的我们也同样应景。今日教会不缺乏真理的教师,我们生活在网络、媒体、书籍资源非常丰富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书籍中获得古往今来的圣徒的指教,我们也可以从网上获取全球范围内的传道人的指教。原本我们可以从这些资源中得到指教,帮助我们更加明白圣经,但是即便有这些资源,我们通常关注的却不是明白圣经,明白基督,而是关注我们的生活如何得到改善。基督教书店的畅销书和网络上点击量高的资料大多是职场事奉、婚姻家庭、亲子教育和心灵鸡汤类的,而真正关乎救恩,关于福音,关于圣经的书很少人去买。

    我们的焦虑和埃提阿伯太监的焦虑不同,他焦虑的是不明白《以赛亚书》中预言的“他”是谁,他不明白神藉先知应许的羔羊是谁?他不明白应许的那位大能的拯救者为何竟然被审判,被夺走生命?他不明白的是关于基督的一切,特别是他的受难,这是他的焦虑,于是他在颠簸的车上依然在念,他想要明白关于这位基督的一切。埃提阿伯太监的焦虑、渴慕和谦卑是我们今天的镜子,反照出我们的问题。

    同时,因为今日城市教会的信徒多受过高等教育,在读圣经、听道和查经中有一种天然的自信和骄傲,没有谦卑受教的心。我们有时听道的态度好像质检员,仿佛自己是真理的裁判,不断搜寻传道人讲道中的漏洞和问题;我们有时不愿意参加某个查经小组,是因为我们觉得组长不够属灵,不够有智慧;我们有时不愿意读圣经,仿佛我们对耶稣和他的救恩已经认识得足够清楚了,我们不需要属天的智慧了。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读经不会有什么得着?查经不会有什么得着!听道也不会有什么得着!

    在这样的处境中,传道者要愈发忠心地研读圣经,在属灵上成长,更好地预备自己成为真理的教导者;信徒则要预备一颗谦卑受教的心,预备接受传道人的教导。教会需要努力营造“教导和受教”的氛围,以此让教会:“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三)个人布道

    斯托得指出腓利的两项事工之间可以对比研究。它们的共同点是:第一,都是拓荒事工。第二,腓利都向他们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第三,听见的人都相信和受洗。第四,腓利的事工带给大家喜乐。它们的不同点是:第一,叙事中事件的发起人不同,撒玛利亚的事件中是腓利自己的行动,埃提阿伯太监的事件中是使者,圣灵,主的灵主导腓利的行动。第二,面对的人群不同,撒玛利亚的听众是平民,他们是被犹太人轻视的混血的民族,是拜偶像和不敬虔的,而埃提阿伯太监是被人尊重的高官,而且非常敬虔。撒玛利亚人非常迷信,看重神迹,而埃提阿伯太监非常理智,专注神迹。第三,腓力的传道方式不同,前者是公开传道,伴随着神迹,后者是个人布道,没有神迹;前者是公开宣讲,后者是提问式的互动对话。

    这样,我们会看到除了公开传道,个人布道也是福音传播的另一个有力途径。在个人布道的现场,每个信徒都成为先知,都成为真理的教师,教导人明白圣经,明白救恩。

    今天的社会环境信任关系缺失,向陌生人的个人布道愈发艰难,我们在个人布道的现场经常遭遇拒绝和驱赶,导致我们失去个人布道的勇气。但是持续的个人布道仍旧可以收割神预备好的受教的灵魂。再者,在这样的处境中,平信徒生活和工作的现场就格外重要,因为我们的亲人、同事已经和我们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不用再突破现代社会信任的难关,于是我们特别需要求圣灵给我们敏感的心,抓住神预备好的机会,向我们周围的人开展个人布道。

    由此,我们需要预备自己传福音所需要的一切,对圣经的把握,对福音的清晰表达,对福音对象普遍会有的疑惑的问题的解答,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作真理的教师,指教人明白福音。

    (四)应用

    1、继续努力,操练自己成为更好的传道者和圣经教师。

    2、在教会培养“教导和受教”的氛围。

    3、向陌生人传福音,自己个人布道,也鼓励弟兄姊妹个人布道。

    (五)祷告

    主,你知道我的贫穷和软弱,你知道我不配作你真理的教师,在世俗学习的现场我都是失败者,我何以能传递你属天的真理呢?但你验中我,拣选我,就求你操练我,预备我,给我更加的忠心,更加的殷勤,光照我,使我明白圣经,赐给我灵性,口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你属天的福音教义。主,求你恩待你的教会,除去我们里面的骄傲,赐给弟兄姊妹有谦卑的心,有“听”的智慧,使教会在教导和受教的氛围中越发在真理上长进和合一。主,你知道我在个人布道的事情上有胆怯和懒惰,我常常失败,害怕被拒绝,不愿忍受羞辱,求你给我勇气和力量,也预备人心,使我个人布道的时候有果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灵修:指教与受教(徒8:26-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u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