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业】为什么要待在大城市

【商业】为什么要待在大城市

作者: 葭西日得录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10:16 被阅读0次

在我看来,以移民为目的的留学生,很容易忽略地区对未来生活造成的影响。比如有的以建筑设计为志向的学生,选择小城市就已经踏入了一场更难的游戏。因为小城市并不看重诸如设计的无形服务,相关公司数量也有限,后续的实习和工作都可能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小城市公司的融资、运营和管理比起大城市也都处于弱势。后面分享一下我结合《高薪城市》对大小城市差异的感想。

地球村为什么没实现

在2000年互联网热的顶峰时期,所有领域的观察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新经济给公司和工人提供了更多地理位置上的自由”。在关于全球化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作者有个著名的论断:手机、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大大降低了沟通障碍,以至于地理位置变得无关紧要。距离已经死了。地理位置毫不重要。

至今这一论断还在不断地引起共鸣。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无论人们住在哪里,他们都可以几乎没有成本地分享知识和运送产品。根据这一观点,现在集中在高成本地区好工作将很快分散到低成本地区。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在北京赚30万,可能在驻马店就赚12万,既然如此为什么公司还执着在北京招聘呢?更进一步,为什么公司不直接搬去驻马店呢?

这一观点接着认为,这种分散的过程将比制造业的分散速度更快,因为数字用户线路(DSL)传输软件代码比跨边界运输笨重的商品要容易得多。在这样一个对未来的愿景中,那些伟大的创新中心将从地图上消失,创新工作将均匀分布在各地。由于高昂的成本,大城市终将衰落。

但数据根本不支持这种观点。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创新领域,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还取决于它周围的整个生态系统。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使得创新比传统制造业更难摆脱地域限制。一个纺织厂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基本上可以放在世界上劳动力丰富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一个生物技术实验室就很难挪地方,因为你需要迁移的将不仅是一个公司,而是整个生态系统。

聪明人的聚集效应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城市不仅是个人的集合,而且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环境。这种环境能够促进新想法和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例如,工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往往会产生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创新力和生产力。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会使我们更加聪明,更具创新性。通过聚集在彼此附近,创新者们促进了彼此的创新精神,变得更加成功。

例如,在硅谷,人们知道周末的板球比赛对印度工程师来说不仅仅是体育活动,还为他们建立关系网和交流商业信息提供了机会。其中一位工程师告诉 《纽约时报》:“板球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商业活动中。”地理对知识的传播很重要,知识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消失。当引用发明者距离被引用的发明者0~25英里时,引用量最高。当引用的发明者距离被引用的发明者超过25英里时,引用量明显减少,并且这种效应在超过100英里后完全消失。

因此,一旦一个城市吸引了一些创新的工人和创新的公司,它的经济会产生变化,使其对其他创新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随着一些城市集聚越来越多的就业、人才和投资,以及另外一些城市的迅速衰落,最终,这成了造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从融资开始聊商业生态

对天使投资人来说,如果他投中了一个独角兽公司的第一轮,他将收到100~150倍的增长。硅谷的目标是投中一个十年一遇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最近几乎总在湾区出现。而在一个市场较小的地方,如纽约或者洛杉矶,进行风险投资唯一的好处是他将备受推崇。这些地方只有很少的几个风险投资人,所以会一直有人需要他。另外他也会觉得自己非常高效,因为值得审核的优秀公司很少。

“网络效应”这个术语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与其成员或者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有10个节点,然后你增加1个节点达到11个,那么网络的价值将增加21%,而不是10%。这种增长是非常快速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网络效应的世界里。在湾区,节点就是各种投资人(天使投资人、孵化器以及风险投资人)、创业者、服务提供者(高校、律师、猎头和银行)以及人才库(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市场人员)。

在湾区,为创业公司提供服务以及直接提供帮助的人是其他地方的千百倍。硅谷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就是硅谷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反复投资,其效率不断地提高。谷歌9年时间内达到年收入30亿美元足以让人兴奋不已,但接下来脸书只用了7年时间就达到了同样的目标。

消费是城市创造财富的结果

我们常常忽略的一点是,制造业就业减少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对这些城市最大的伤害:随着工厂倒闭,这些城市的很多服务性工作也消失了。研究表明,制造业工作每减少1个,其所在社区的其他部门将会有1.6个额外的工作机会消失,包括理发师、服务员、木匠、医生、清洁工和零售商。

原因很简单: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工作都是本地服务。诸如服务员、水管工、护士、教师、房地产经纪人、理发师和私人教练等提供的服务都是在本地生产和消费的。这些部门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一个地区居民的需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经济学家称这是非贸易部门。这些工作是“非贸易性”的,因为它们不能出口到其他地方:你需要去它们所在的地区消费。

就像最开始举的建筑公司的例子。通常小城市的建筑设计公司也会负责建造行为,因为纯粹的设计带来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它的运营。这样的公司注定是残存的商机。它创造的就业机会太少,以至于无法产生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不能成为城市就业增长的推动力,它们将永远是其他部门创造财富的结果。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是创造财富的部门,而正是这些财富支持着当地的其他制造业与服务业。

相比之下,创新产业中的大多数工作属于贸易部门,类似的还包括传统制造业的工作,部分金融业、广告业、出版业等服务,以及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农业和采掘业。这些工作约占所有工作的三分之一。与非贸易工作的很大差别在于它们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大部分在该地区以外销售,因此需要在国内和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商业】为什么要待在大城市

    在我看来,以移民为目的的留学生,很容易忽略地区对未来生活造成的影响。比如有的以建筑设计为志向的学生,选择小城市就已...

  • 我为什么要待在大城市

    几乎所有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想:“我是去大城市呢,还是回家乡呢?” 而我在这个问题上,几乎从来没犹豫过,我想去...

  • 我为什么要待在大城市

    因为在这里我能永远年轻 这里有最新的世界的面孔 这里有最好的学习环境 我觉得一个人活着 活的是一颗好奇心 当你对这...

  • 为什么喜欢待在大城市?

    初到广州时,挤地铁都是件新鲜事。 站在门口边上,人来人往地穿行,总能被挤到。 有一站上来个非常漂亮的姐姐,穿着高领...

  • 为什么要待在007?

    阿川喜欢跟小孩子玩,小孩子当然喜欢跟小孩子玩。今天下午,楼上的小哥哥正准备去下面玩。阿川听到声音立马跑到门口。小哥...

  • 为什么要待在上海

    为什么这么贵的地方,我们还是要选择留在这里?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在古代,几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也是会吸引无数读书人前...

  • 为什么我要待在国外?

    1. 明天中秋节,也是爸爸的生日。 自从05年离开这个小县城,再回来的次数,是可以掰着指头算清的。 很多节日,甚至...

  • 为什么要少待在空调房里?

    随着空调价格的下调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空调的家庭和办公场所越来越多。但是由此引起的感冒、发烧、头痛、血压高等...

  • 为何还待在大城市里

    坐车回家的路上,刷到了一天视频,大致内容: 一个人问: 在大城市过的这么艰难,为何不回老家去? 另一个...

  •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真实世界的冒险?

    人生中有太多的选择,同样也有太多的为什么。 你为什么要上学?你为什么上班?你为什么要到大城市打拼?你为什么要更上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业】为什么要待在大城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yc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