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作者: 杰操哥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23:03 被阅读0次

    转载自作者:黄雁捷,这是我看到的,让读者参与进来,有互动有反转,简直就像看一部悬疑烧脑的电影,留存记录一下,文如其名,真的是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正文:

    下面,请允许我讲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地理课上,老师提问小明:“中国大陆的海岸线有多长?”

    小明答不出。

    但是小明不等老师批评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脸上同时露出自信的微笑: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所谓的海岸线有多长,其实是取决于你用多精确的尺子量他。”

    “所以您说的约18000千米,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数字。”

    “那么如果你用更精确的尺子,就能量出比一千米更小的曲折。这个时候海岸线的数字就会变长。因此你用的尺子每精确一点,量出来的海岸线就要长一点。当你用的尺子无限精确的时候,海岸线有可能就是无限长。所以我没有错,是答案错了。”

    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地理老师一时间想不到怎么反驳,只好无言,让小明坐下了。

    多么聪明的小明啊。

    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

    ……

    数学课上,老师点到小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明答不出。

    但是小明不等老师批评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脸上同时露出自信的微笑: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所谓的角度,本身是人为定义的概念。”

    “所以您说的180度,说到底也只是您主观定义出来的一个数字而已。”

    “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都有很强的批判思维。正是因为他们不盲信固有的定义,才能发现伟大的数学成果。180度这样的数字即不是10的倍数,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计算也很麻烦。为什么我们不能怀疑它的正确呢。所以我没有错,是定义错了。”

    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看了看下课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差距,只好无言,让小明坐下了。

    多么聪明的小明啊。

    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

    ……

    物理课上,老师教训小明:“你作业为什么不画受力分析的图?”

    小明答不出。

    但是小明不等老师批评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脸上同时露出自信的微笑: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所谓的画受力分析图,其实只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工具罢了。”

    “所以您说的力学题一定要画图,说到底也只是固有的成见而已。”

    “正是因为老师硬性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画图,才会抑制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反,如果能够允许我们不用画图就解决力学问题,是不是更能锻炼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从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才能做出新的科学创造呢。所以我没有错,是教育错了。”

    两鬓斑白的老师突然间觉得有些懒得管这孩子了,只好无言,让小明坐下了。

    多么聪明的小明啊。

    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

    ……

    不,不对。

    我要讲的,并不是关于谦虚、讷言、或者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

    1967年,B.B.Mandelbrot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芒德勃罗在论文中其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

    对于很多曲折的曲线,比如凡是拥有自相似性的,只要你不断精确你的测量,就会导致测量结果不断地被放大。

    在文中,芒氏列出分维公式D=-logN/logr(N),说明海岸线是一种无标度对象。用不同刻度的“尺子”去测量此类现象,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长度结果。实际上可以说海岸线有任意长度、无穷长度。

    最终,芒德勃罗创造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形学。并成为了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

    1826年,N.I.Lobachevsky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罗巴切夫斯基在论文中表达了一个非常新奇的意见:

    三角形内角和可以小于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源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第五公设的等价命题。一直以来被默认为几何学的基础型公设。

    但是当罗巴切夫斯基假设第五公设并不成立、假设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时,却发现得出的一系列不合常理的古怪结论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相互矛盾的地方,可以自成体系。

    最终,罗巴切夫斯基成为了非欧几何的奠基人之一。人们纪念他,也称之为“罗氏几何”。

    ……

    1788年,J.L.Lagrange出版了一本书。

    拉格朗日在书中完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

    整本书中,没有一副图。

    不管是力学著作还是力学问题,都必须要通过图示来说明或者解决。这是从牛顿时代就被延续下来的默认的常理。

    不过,拉格朗日用角度、速度这样的广义坐标来描述质点系的变数,通过建立虚位移、虚功等概念,用自由度来约束物体可能的运动,从而只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宏观现象中的力学问题。

    最终,拉格朗日建立了分析力学,为把力学理论推广应用到物理学其他领域开辟了道路。

    ……

    不,不对。

    我要讲的,也不是关于创意、勇气、或者的对比国内国外教育理念的故事。

    …………

    先说芒德勃罗。

    芒德勃罗在20岁的时候,在“几乎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参加当时法国著名的“两校”入学考试。最后,他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被当时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学之一的高等师范学校录取。

    而且不仅数学,芒德勃罗拥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学习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一生的研究领域从数学到语言学、从经济学到力学、从通讯工程到布朗运动……无数极大跨度的学科都被他所涉猎过。这种通才的本事在达尔文时代或许可能,但是在学科间高度分化的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只有芒德勃罗是个例外,也正是因此,他被誉为现代最伟大的“博物学家”。

    ……

    再说罗巴切夫斯基。

    罗巴切夫斯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科学氛围与传统。但是他依然在19岁时就获得了物理数学的硕士学位,年仅23岁时就成为了数学教授。

    如果说芒德勃罗拥有博学的天才,那么罗巴切夫斯基就拥有速学的天才。在大学任教数学的过程中,罗巴切夫斯基同事的天文学教授有事时,就会让罗巴切夫斯基跨专业去帮他讲天文学的课。而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一次政府下令增减教学楼,他就可以为了省钱自己去读了几天建筑学,然后就自己设计了新的大学建筑。

    ……

    还说拉格朗日。

    如果说罗巴切夫斯基今年23岁就出任教授已经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拉格朗日的履历将会大大更新这个数据——16岁。在我们刚刚考进高中的年级,拉格朗日已经成为了大学教授。

    19岁时,拉格朗日写信给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欧拉,讲他对等周问题的解决思路。让欧拉认为这个年轻人的方法远优于自己在做的方法,于是选择把自己的工作收起来不再发表。到1758年22岁的拉格朗日已经创建了一个学会,发表了5册论著。而其中第一册关于声波的内容就纠正了牛顿的一个错误看法。

    ……

    所以,天才的人生,跟你我的人生,两者压根不是一回事。

    完全没有办法参考。

    洗洗睡吧。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几个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如果是一篇普通的日志,大概到这里就漂亮地结尾了。

    “哇,好有创意呢~”——或许到这里结尾也足够骗一些掌声了。

    但是还是不对。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个。

    ……

    芒德勃罗。

    一生与布尔巴基学派矛盾不断。他所做的工作在提倡分析、纯数字、抽象化的学派看来,芒德勃罗的研究方法,只是以直观的、从形状出发的、不严格的方式思考。最后在多种学科“流浪”了20余年才得到学界广泛承认。

    ……

    罗巴切夫斯基。

    论文刚刚发表就被整个学界当成荒谬的怪论,被刻薄地讽刺为哗众取宠。不仅学术观点被教廷称为歪理邪说,连本人都被人匿名在杂志上发文进行人身攻击。一直到罗巴切夫斯基死后12年,他的学说才被世人所接受。

    ……

    拉格朗日。

    看似一帆风顺的他,第一篇的论文是关于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处理两函数乘积的高阶微商。但是当他自信满满地把这篇文章用拉丁文再写了一遍,寄给当时最伟大学术家之一的欧拉时。却发现自己的成果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被莱布尼兹发现了。

    ……

    不,还是不对。

    怎么可能到了这里再讲这么老土的故事呢。

    虽然在一个看起来有创意的新奇展开的后面,像这样用一个意外很朴实的道理来结尾,确实十分有效。

    不过果然还是不喜欢这种套路呢。

    所以很遗憾,我要讲的,也不是关于磨难、历练、或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故事。

    ……

    我真正要讲的,

    我真正乐讲的,

    是这个故事:

    百度搜索:“芒德勃罗”——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600个

    有点少。

    没关系,我们知道“芒德勃罗”是按照立陶宛语音译的,而这个名字有时候会被按照英语翻译成“曼德勃罗”。

    百度搜索:“曼德勃罗”——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9,900个

    合计不过50,500个结果,毕竟是当世之人,历史上看也未必能成极富盛名的数学家,就这样吧。

    ……

    百度搜索:“罗巴切夫斯基”——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3,000个

    比芒德勃罗多了十万个结果。考虑到有“罗氏几何”这个专有名词的加分与历史地位本身比芒氏高的部分,真的不算一个很大的数字。

    因为已经说好了

    这个就是我想讲的故事。

    所以,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猜到我想讲什么故事了吧。

    ……

    百度搜索:“净空法师”——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40,000个

    百度搜索:“杨幂”——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700,000个

    甚至百度搜索:“特斯拉”——

    ————百度都能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730,000个

    ……

    但是很遗憾,聪明的读者,你猜错了。

    我要将的,也不是哀悼那些做出伟大贡献却永远不会出现在高中生作文里的科学家的故事。

    你们一定以为百度搜索“拉格朗日”,也会跟芒德勃罗或者罗巴切夫斯基一样寥寥无几吧。

    你错了。

    百度搜索:“拉格朗日”——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990,000个

    接近四百万个结果。

    比被SNS里混着阴谋论炒了又炒的超级天才特斯拉还有多出一百多万,甚至还要逼近广大人民的心灵导师净空法师大人。

    3,990,000

    这个数据,超过罗巴切夫斯基的30倍,接近芒德勃罗的120倍

    这不科学

    为什么呢?

    ……

    我本来要讲的,其实是大众获取信息时的粗浅。

    是我们除了课本,已经变得几乎什么书也不读,什么故事也不听。

    我本来要讲的,是快餐文化。

    所以,我本来以为,拉格朗日要远远超过芒、罗二人————只是因为大学高等数学课本里有出现过“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罢了。所以理工科的学生都会见到拉格朗日,但只有数学系才会学到芒德勃罗和罗巴切夫斯基。

    ……

    但是我错了。

    不是这个原因。

    百度搜索:“拉格朗日 -(中值定理)”——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150,000个

    所以我惊讶的发现:即使只搜索不包含“中值定理”只包含“拉格朗日”的条目

    结果,还是三百多万个。

    所以,就算去掉了因为中值定理出现的结果,三百多外这个数字,依然远远要超过芒、罗二位。

    我想,一般人做到这里估计要抓狂了吧。

    “老子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东西,怎么最后出现了跟观点相反的例子!”

    “看来……真的是我错了。那些格外多的知道拉格朗日的人,并非通过课本中的中值定理。所以这个故事,似乎讲不出大众阅读的浅薄与网络快餐文化呢。”

    “毕竟,没有别的可能性了。”

    但是我不会

    因为我不是一般人~

    因为我还是个宅男。所以我还想起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有一个日本动漫,大概是讲机器人的,今年1月份播的。名字叫“轮廻のラグランジェ”。翻译成中文,恰好就是“轮回的拉格朗日”

    百度搜索:“拉格朗日 -(轮回的)”——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88,000个

    ————果不其然。

    所以

    你猜对了

    这篇文章里标题自称的《几个或许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其实是骗你的。

    这篇文章里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么?

    请看下文 《一个绝笔不可能让你受益分毫的小说》 一个绝笔不可能让你受益分毫的小说

    【起】【背景交代】

    “虽然有很多地方想吐槽,不过首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脑残吗?”

    咖啡厅里,夏开阳一边翻阅着手边的文档,一边跟面前的上司抱怨着。

    “嘛,老夏你可能不是很了解,所谓的网络时代就是这样的。越是这种意义不明、故弄玄虚的文章,才越是能火。而今的网络文化已经不是娱乐至上,而早已到达娱乐至死的地步了呢。”

    而坐在夏开阳对面的商玉衡,只是一脸无表情地喝着手上的咖啡。

    “切,这种东西老子不懂,不过好歹我大学的时候也念过几年理科…………首先最基本的一点,180哪里不是10的倍数啊!”

    而显然夏开阳虽然年纪比商玉衡打过不少,但并没有商平稳的个性,一脸不快地开始了对手中这篇网文的吐槽。

    “嗯……大概是想表达10的正整数次幂,结果写错了吧。”

    虽然商玉衡跟夏开阳两人都是警察,不过好巧不巧的是两个人大学阶段都是理工科出身的,这篇数学名词稍多一点点的文章也都看得明白。

    “这种枝节放着不说…………说到底作者最后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啊!?只是用一句看起来有点厉害的话结尾而已。结果他所谓的‘一个故事’到底让读者受益终身的点在哪里啊!?”

    “谁知道,我又不是作者。要我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是高中阅读理解做多了才那么执着于理解作者的思路吧。在我个人作为读者的思路看来,大概就是想吐槽网上的小故事都是坑爹的吧。”

    “但是…………就算这么讲,其实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本就是错的好吗。百度搜索的结果要多不靠谱有多靠谱,你直接搜索‘拉格朗日点’,或者‘轮回的拉格朗日’,都可以得出足以否定原作者观点的结果啊!”

    “嘛,这个我也搜过,老实说我也没想到百度这么坑爹,就没有再确认一次。大概作者犯了跟我一样想当然的错误吧。不过确实,你说的很对。”

    “那么,既然我说的没错————为啥我们还要花这么多时间研究这篇无聊的蛋疼文章啊!!”

    “没办法啊,你也不是不知道,这就是工作……”

    面对忿忿不平的夏开阳的抱怨,商玉衡只能长叹一口气:

    “……谁让这篇文章的作者,今天被发现死在学校里了呢。”

    商玉衡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文件。

    那一叠打印出来文档之下,是他们的作者的,死亡状况的资料。

    ————————————————

    死者:五山寺大学物理系本科生黄某。

    死因:腹部受到冲击、并被刺穿。内脏收损,失血过多。

    死亡时间:2012年12月5日深夜至12月6日凌晨。

    尸体状况:尸体在宿舍楼的围栏上被发现。尸体面朝下,挂在围栏上。围栏已被压坏,但是顶端的铁刺还是贯穿了死者的腹部。

    搜索状况:僵局。

    【承】【经验丰富的现场型老警官——夏开阳的推理】

    “嘛,其实情况我也知道,只是抱怨一下而已。”

    夏开阳耸了耸肩,并向周围似乎被他的抱怨声吵到的顾客低头表示道歉。

    “那么从结果开始汇报……”

    点上一根烟,代表着夏开阳退出吐槽模式,进入了工作状态。

    “作者的死,是一场谋杀。而且想要抓住真凶非常容易。”

    “欸?要知道总局已经要不得不派我们来调查死者生前在人人网上写的文章,说明案子在搜查上已经陷入相当棘手的僵局了呢。”商玉衡饶有兴味地品了口咖啡“但是你却说的如此简单,真应该说,不愧是老夏你吗。”

    “呵,不用表扬我。”

    夏开阳哼了一声

    “这件杀人案的关键,确实就在死者生前写的这篇文章里。更准确地说,案件的切入点,也就是凶手的动机,就在这里。”

    “说下去”

    “很简单,就像我刚刚问你的——你不觉得这篇文章的结尾,太过于故弄玄虚了吗?说什么‘这不是几个故事,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果上,完全没有给读者理解自己的空间吗?”

    “我不是说过了吗,并不是所有读者都必须要理解作者的意思的。也就是所谓的‘作品一出生,作者就死了’。”

    “商哥,你这么说,也没错。”夏开阳吐了口烟雾,嘴角一笑“但是你要理解作者的心态啊。虽然读者不一定需要理解作者,但是作者往往都是需要读者理解自己的。”

    “我看不一定吧”

    “对于一般作者来说确实不一定,但是对于这种喜欢把日志发在网上的家伙,十有八九,都是为了获得认同感的哦。所以这个时候,没有理由把结尾写的这么含混。”

    商玉衡稍微低头想了想,然后又抬头看着夏开阳。

    “那好,就算老夏你说得对。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么含混的结尾呢?”

    “很简单,这篇文章发出来,有别的目的。”

    夏开阳得意地笑了。

    “别的目的?”

    “是啊,我研究过作者生前其他发在人人网上的文章。其实这家伙以前也写过一篇蛮火的文章哦……大概是关于两个情侣被坏人抓住,要求他们猜拳,输的人就要死。”

    “噢噢,我有点印象。原来那篇文章也是这个作者写的吗……”

    “而且啊,那篇文章的结尾,居然也是像非常含混不清的写法。我记得前面都是讲这对情侣的各种可能的选择,但是最后一段却跳出了一句————而现在,你知道你为什么总是猜不对语文阅读理解里作者的思路了吗?”

    夏开阳从资料袋里抽出了打印好的那篇文章,交给了商玉衡。

    然后接着说道:

    “那么,商哥。如果这一次这种含混的结尾是文风所致或者作者的失误,那么没理由连续两次都出现这样的问题对吧。”

    “对,那你是这么解释这个现象的呢?”

    “很简单,这两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社会学的调查。”

    “社会学的调查?”

    面对商玉衡的疑问,夏开阳肯定地点点头。

    “没错,之所以写的含混不明,就是为了看一看读者是怎么认为的。要收集读者的意见,从而分析大多数网民的思考模式。重要的不是展现作者自己的想法,而是观察多数网民的想法。”

    “原来如此……”

    “作为佐证的,是这个作者还有很多篇没有火的文章。有关于民主、关于教育的思考。不过那些文章则无一例外的是清晰的结尾。”

    “也就是说,其实你怀疑这两篇文章之所以能火,也是因为有调研的目的在,所以有花钱雇佣水军推广咯?”

    “只是怀疑,没有证据。不过就算不通过水军,故意把行文写得漂亮一点,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所以无所谓了。重点不在这里,在……”

    “在为什么一篇社会调查性的文章,会惹来杀身之祸对吧?”

    商玉衡抢过夏开阳的话题,而夏也点点头,表示确实这就是重点。

    “说的没错,商哥。单纯的一篇调查报告,不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第一篇火的文章没有造成这个作者被杀。因此,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别的目的。”

    “还有一个别的目的?”

    “如果我的直觉没有错——————是赌博。”

    “赌博?”

    商玉衡疑惑的看着夏开阳。

    “没错。大概是因为第一次调研很成功,所以作者也有些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预知大众的反应了。所以在这次调研之前,他跟朋友就大众意见的倾向,打了一个赌……不,应该说,这个第二篇调研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这个赌博。”

    “为什么你这么想?”

    “很简单,因为作者在两天前——就是这篇小故事的日志的前一天,刚刚发表了另一篇日志。大概是对切糕调侃、民族歧视以及网络文化的一些观点,因为是明确的结尾,而且也没有火,所以可能那篇文章真的是反应作者真实情感的。”

    “但是……因为那篇文章的观点,作者跟其他人起了冲突。于是为了分个对错,就写了这篇文章看看到底网络文化是什么样子的……没错吧,老夏?”

    “正是如此。所以,结果大概是作者赢了。但是大概是打赌的时候话说的比较重,所以另一方恼羞成怒,就下手杀了作者。”

    “原来如此……怪不得你说,凶手很快就可以抓住。”

    “对的”

    夏开阳自信地点了点头

    “只要在人人网上要到,在前一篇日志上跟作者起冲突的ID、通过电信要到这两天电话的通话记录,以及找周围同学问清楚有没有跟谁当面吵过架。就足以把凶手锁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了!”

    大概是想表现一锤定音的意思,夏开阳把手中的烟头用力地按在烟灰缸里。

    【转】【从中央下来的精英型督察——商玉衡的推理】

    “不过老夏,老实说,我不同意。”

    “哦?”

    商玉衡静静的搅拌着咖啡,说道

    “你的推理中,依赖直觉的部分太多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更倾向于相信:死者是意外身亡?”

    “意外?”

    “没错,因为深夜有事想外出,不过门禁早已经过了出不去。所以在翻围栏的时候,不小心滑倒,结果肚子被围栏戳穿,仅此而已。”

    “喂喂喂,哪里有人会这么粗心……”

    面对夏开阳的质疑,商玉衡淡淡地摇了摇头,笑了。

    “是会的。毕竟这个作者连180是不是10的倍数都搞错了啊。结果上来看,不就是一个很粗心的吗?”

    “这……”

    “而且不仅如此哦,我也读过以前这个人写的小说。在那篇自称是推理小说的作品里,连‘不在场证明’的alibi都被误拼为abili了哦。”

    “嗯,商哥你要这么坚持可以。可是这样子讲就有一个矛盾了哦?”

    夏开阳稍微想了想,道

    “死者的死亡时间是5号的深夜到6号的凌晨。但是作者最后这篇小故事的文章,就发表在5号晚上。”

    “嗯,对。”

    “那么商哥,这篇文章大概就是在5号下午写的。所以这说明,作者在5号下午是没有什么别的事情的,才能在宿舍里写完这篇文章吧。那既然你下午本身并不忙,何必深夜再往外跑呢?直接把下午就出去,深夜回来,或者改天再写这篇文章不就好了。”

    “……确实,老夏你说的有理。”

    商玉衡微笑着点了点头

    “但是,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

    “哦?那你是怎么解释的?”

    “很简单,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当晚写的。而是很早之前就写好的。”

    “怎么说?”

    商玉衡翻了翻自己的文件夹,交给夏开阳一份文书。

    “我查了一下死者的人人网状态,感觉上,似乎在大学里相当喜欢辩论,还参加了辩论队呢。而刚刚给到你手上的,是台湾一个非常有名的辩手的博客里的一篇文章,你看一下吧。”

    “这个……原来如此,跟小明地理课那一段发言很像啊。”

    “嗯,而且确实,死者在当晚回复自己的文章时也承认,自己这篇东西是受了这篇博文的启发才想到的。”

    “可是……商哥你给我看的这篇博文,是几年以前了的文章了。”

    夏开阳指了指文书下方标注的日期。而商玉衡也肯定地点了点头。

    “对,所以死者这篇文章,应该是三年前看到这篇博文的时候,受了启发然后就写的。而不可能是5号当晚写的。”

    “不对,博文固然是3年前发表的,但是有可能死者是5号才看到啊。”

    “不可能,死者从中学就开始接触辩论,而那个博客的博主也确实有名到只要你打辩论,就十有八九知道的地步。所以如果博主写了这篇博文,死者一定当时就会看到,而当时看到,就应该是当时被启发。没理由延时三年到今天才写这篇文章。”

    “…………还是不对,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说不通。”

    夏开阳翻出了死者死前的那篇文章。指了指其中出现的大量数学的专有名词。

    “三年前,作者还是高中生吧。这篇文章高中生写不出哦。”

    “不,刚好相反,这篇文章高中生恰恰写得出。”

    商玉衡摇了摇头,笑了。

    “只要你有空,把里面对于芒德勃罗,罗巴切夫斯基,拉格朗日的描述性文字输到百度里,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描述都是从百度百科上抄下来的。”

    “就算描述是抄下来的,可能也只是为了偷懒吧。至少也必须要知道这个事情才行吧。高中生有可能听过这三个名字吗?”

    “有可能哦,老夏。至少罗巴切夫斯基完全有可能跟黎曼一起出现在跟非欧几何有关的科普书里。而且高中数学课本的注释里也找得到。拉格朗日虽然不会在高中课本中出现,但如果是竞赛党就可能会提前学高等数学,那个时候自然会接触到。而且还有拉格朗日点这个经常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名词……根据我的调查,死者高中阶段还给《科幻世界》的校园之星投过稿哦,虽然没有发表……”

    “好!就算罗巴切夫斯基跟拉格朗日说得过去。那芒德勃罗呢?普通的高中生可既没有机会接触芒德勃罗他本人,也不可能会学到他的立论吧?”

    正如夏开阳所说,不管是曼德勃罗集还是分形学,都远非高中生会接触到的东西。

    但商玉衡显然早已料到夏开阳会这么说,笑答道。

    “对,普通的高中生确实不是很可能接触到芒德勃罗或者分形学……”

    “对啊,那…”

    “……但你忘记了吗,死者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啊——————他还是一个御宅族的高中生呢。”

    “……哈?”

    商玉衡喝光了杯中最后一口咖啡,也从文件袋里掏出最后一张资料,摆在了夏开阳面前。

    “老夏,你的话或许不知道。但是御宅族的话就会知道,就像有一部动漫叫轮回的拉格朗日一样,还有一部各种意义上更加有名的动漫,山本宽的‘遗作’————就叫‘分形’。”

    “这……”

    “所以普通高中生或许没有机会知道分形是什么,但是————御宅族例外。而这恰恰符合死者的情况。”

    “原来如此……但这只是不完全的猜测,只是推测这篇文章‘有可能’是高中生写的。但也同样‘有可能’是大学生写的啊。还是说你有佐证证明这篇文章并非写于大学阶段?”

    夏开阳抛出了自己最后一个质疑。

    而不出意料地,这个质疑依然在商玉衡的预想范围之内。

    “有啊”

    商玉衡笑了笑。

    这个时候,夏开阳突然想起来,商就是数学系本科毕业的。

    “老夏啊,如果你是数学系的就会知道。一个理科出身的大学生,是不应该说出‘长度是测量出来的’这种话的……”

    “……”

    “……如果是一个真心喜欢数学的理学院学生,那么他就应该会知道:在大学数学的世界里,长度是定义出来的。”

    大概是想表现盖棺定论的意思,夏开阳把手中的咖啡杯倒扣在了杯垫上。

    【合】【偶然路过的女子高中生侦探——周璇的推理】

    “对不起呢~两位叔叔~不小心听到了你们的对话~~”

    从身旁走过的,穿着校服的一个高中女生打断了夏开阳和商玉衡的话头。

    “虽然我没有调查过,不过恰好也看过那篇文章,再加上刚刚二位说过的东西,我倒也有一种推理哦,可以听一下吗~”

    商玉衡看了眼前的女孩子两眼,大概是认出周璇,便示意她坐下来说。

    周璇点了一杯红茶,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我也从结果开始说吧。我认为死者既不是死于谋杀,也不是死于意外————而是死于自杀。”

    “哈?怎么可能有人用围栏的铁刺自杀……”

    夏开阳一脸嘲笑地打断了周璇。

    但是刚想再补充什么,却又被商玉衡制止了

    “让她说完吧,有三个人的话再以讨论的形式说话的会很麻烦,就不要打断她让她一个人说下去吧。”

    周璇也笑着点了点头,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模式。

    “好的,那么下面就是我一个人说了。当然,两位叔叔的推理我也会一一反驳的。”

    “首先,为什么我不认为死者是被谋杀的。很简单,我认为猜测死者那篇小故事的日志是跟人打赌的产物的推理并不能站住脚。”

    “当时这种推理之所以提出,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这篇文章的结尾那么含混不清。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作者就是喜欢这样故弄玄虚,喜欢装逼而又懒得加以解释的人。”

    “佐证是文章中段,有这样的几句话——‘所以我要讲的/所以我乐讲的/是这个故事’——其实,这里有一个几乎完全无法理解,只有作者才懂的文字游戏。”

    “这里的‘乐’,并不读‘乐于’的‘勒’音,而是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要’音。所以这段话的前两句其实是同音不同字的文字游戏,也只有这样念起来才有感觉。”

    “……但是这种必须要通过注释,最起码反白注释的东西,作者还是没有写出来。类似的小彩蛋这个作者的文章里到处都是,足以证明他本人就是一个‘会写读者完全无法理解的文章’的无聊的人。”

    “所以谋杀说不成立,因为它对动机的假设错了。”

    “而之所以意外说不成立,是因为另一个矛盾之处。”

    “如果死者是因为意外死的,那么按照你的说法,这篇文章应该是死者高中阶段就写出来的。但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当然不可能啦,因为文中写的清清楚楚————轮回的拉格朗日,是‘2012’年1月的新番动画啊。所以在3年前,怎么可能有人能遇见三年后的百度数据。”

    “另外,两种说法除了这样的硬伤,还各有一个无法解决的疑问。”

    “谋杀说的问题,在于无法具体解释到底这个社会调查得出了怎样的结果。在我看来对这篇文章,网友的评价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影响对你假设的赌局结果的判断。”

    “意外说的问题,在于无法具体解释犯罪现场,要知道铁栏杆是已经被压弯了的。如果是被尸体压塌的,那么无法解释为什么从栏杆上滑倒有这么大的威力;而如果是之前就已经是塌的,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死者还要去翻它。”

    “以上,我说完了。”

    周璇一口气完成了自己的推理,然后静静地品了一口红茶……

    ……不,应该说是,相当没品地大口大口地喝着红茶才对。

    大概是说太快导致嗓子干了吧。

    “嗯,确实你说的基本没错”商玉衡稍微整理了一下,说“但是这样还有一个问题,你并没有解释你的推理啊。不能只因为否定了谋杀跟意外两种情况,就用排除法说死者是自杀的吧。”

    “当然,所以我会推理死者是自杀的,自然有我的证据。”

    周璇笑了笑,又喝了一口红茶。

    “你们有没有整体地想过,《几》这篇文章里出现的异常。”

    “为什么小明在数学课上会说‘180不是10的倍数’?真的是因为作者智商为零吗?或者————是因为小明是现实存在的人,而他当时确实就是口误了。”

    “为什么结尾要说‘这不是几个故事,是一个故事’?真的是因为作者故弄玄虚吗?或者————是因为这是在暗示这篇文章真正的体裁。”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强调‘受益终身’?真的是因为作者口气大吗?或者————是因为这篇文章真的是作者‘终身’所成?”

    “所以,我的推理是这样————————”

    “——这篇文章,是作者的遗书。”

    “为什么作者用《轮回的拉格朗日》而没有用《分形》这部动漫当例子,明明后者更加有名不是吗?————因为《分形》被戏称为‘宽叔遗作’,遗作这两个字引起的作者的共鸣,所以不忍拿来当例子。”

    “而前三个小明的故事,应该全部是作者本人在小学时真的做过的。一个小学生把‘10的正整数次幂’口误成‘10的倍数’是很正常的。而此时身为大学生的作者,只是忠实地记录下了当时自己的这个口误————因为这是遗书的第一部分,回顾自己的人生。”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也就是在暗示这是作者整个完整的人生。也正是因此,文中出现的例子全部是理科,而没有文科的例子————因为作者本人是理科生,他的人生里并没有出现文科中的类似事情。”

    “那么,最后的问题——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想如果把文章理解成遗书,就好懂多了”

    “正如你们也提到的,这个作者以前也写过很多文章。但是大多数都没有火。所以在他看来,他发现自己很认真地完成的关于民主的想法,用很朴实的语言完成的对民族主义的思考,耗尽一个下午搞定的对一个历史人物准确姓名的考据。这些东西,全部,全部,全部,全部,没有得到认可。”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些‘认真的信息’,注定被‘娱乐的信息’所淹没。”

    “这,就是作者想说的。也是他忿忿不平,最终选择自杀的理由。”

    “——为什么我认真写的、有思考有内涵的文章无人问津,而那些好玩的、有趣的文章却能大行其道呢?”

    “所以,为什么文章最后要使用漏洞百出的百度数据呢?真的是因为自己不知道百度的搜索结构从来都是乱搞一气的吗?”

    “还是说,他只是在坐最后一个实验?”

    “实验如果真的,大多数人会发现这个漏洞,揭穿《几》是一篇只有结构,仅供娱乐而无内涵的渣作?还是真的就是完全娱乐至死,这篇作者自己就知道有硬伤的文章还能火呢?”

    “如果真的火了,如果这个社会环境真的注定认真没结果,娱乐是王道的话,那我也不如……”

    “或许,就是抱着诸如此类的中二思想,作者就这么自杀了吧。”

    “以上,我说完了~”

    语毕,周璇起身,留下了自己的红茶钱。

    但就在准备离去的时候,却被夏开阳抓住袖子。

    “很精彩的推理,但是你还是没有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死者要用这种方式自杀?”

    “哦哦~这个啊,很简单啊,用铁栏杆刺穿肚子并不是死者计划中的自杀方式————”

    周璇顿了顿

    “————她只是跳楼的时候,不小心跳歪了而已~”

    “嗯?”

    突然间感觉到一丝违和感,商玉衡不觉愣了一下,然后插嘴问道

    “跳楼……?可是根据我们的了解,那所大学为了防贼,女生宿舍全部有装铁丝网,应该是不可能跳楼才对……”

    “哈?”

    周璇也愣了一下,然后迅速反应了回来

    “喂喂喂,两位没有去现场的警察叔叔,别看名字就随便搞错人家的性别啊……”

    “……那个叫黄雁捷的人,是个男生来的啊~!!”

    都说《大鱼海棠》故事差,那我讲几个故事好了。

    模仿 蒋弄臣:

    https://zhuanlan.zhihu.com/jiangnongchen

    既然大家都说《大鱼海棠》的故事差,

    那我讲几个小故事调节一下气氛好了。

    1.

    罗贯中早年当过张士诚的幕僚,然而很不幸,最后统一天下的人是朱元璋。

    因为这条黑历史,罗贯中的科举生涯就此终结。

    但他没有放弃,用十年的时间专心创作小说。

    最后写出了《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这样的煌煌巨著。

    韩非早年曾经踌躇满志向君王献计献策,然而很不幸,昏庸的韩王无视了他的上书。

    于是韩非退出政坛,专心著书,第一本书叫作《孤愤》。

    但他没有放弃,怀着孤愤的心情写完了十万字的著作。

    最后这些作品传到秦王手里,秦王赞赏至极,直呼“如果能和韩非结交,那我死而无憾!”

    王道士发现莫高窟的藏经洞之后努力向官府寻求帮助,甚至冒死写了秘信给慈禧太后,然而很不幸,此时的大清朝风雨飘摇,哪有官僚愿意搭理他。

    于是王道士只得卖出一部分经卷给外国人,谋求生计。

    但他没有放弃,倾尽全部钱财修缮莫高窟。

    最后清政府终于发觉敦煌文物的重要性,将剩余的经卷全部运完北京保存。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努力终会有回报的故事吗?

    不是。

    当然不是。

    2.

    罗贯中六十多岁的时候,从杭州前往福建,希望出版自己的小说。但一直到他逝世,也没能实现这愿望。

    他的《三遂平妖传》在故事方面也有许多漏洞,冯梦龙增补了二十回之后才勉强把故事说圆。

    但是呢,没人会小看《三遂平妖传》这本书。

    因为《三遂平妖传》开创了神魔小说这一流派,影响了我们熟悉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著

    韩非的著作虽然受到秦王倚重,但当他出使秦国的时候,却遭李斯构陷,惨死狱中。

    他推崇的法家思想在秦帝国覆灭之后就再也没能成为庙堂正统。

    但是呢,也没人会小看韩非的作品。

    由于他的作品里充满浅显的寓言故事,韩非的著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熟悉的成语“滥竽充数”就出自于他的作品。

    王道士保护过的敦煌经卷在送完北京的途中,由于保护不利,每到一处都遭受失窃。

    因为曾经将经书文物卖给外国人,学界对王道士的评价在“保护者”与“罪人”之间存在极大争议。

    但是如果没有王道士,对于敦煌来说就是好事吗?

    毕竟经他之手,世人才知道了敦煌文化的存在,可以说,王道士直接造就了“敦煌学”的大热。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评价事物要角度全面的故事吗?

    不是。

    当然不是。

    3.

    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又名《平妖传》。

    1983年被改编成了动画《天书奇谭》。

    韩非在《内储说上》里有一个“滥竽充数”的寓言。

    1981被改编成了动画《南郭先生》。

    王道士的敦煌莫高窟有一幅《鹿王本生》的壁画。

    1981年被改编成了动画《九色鹿》。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动画改编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故事吗?

    依然不是。

    但已经很接近了。

    那么该谈谈《大鱼海棠》了吗?

    等等。

    我们先把故事讲完。

    4.

    第四个故事和罗贯中、韩非、王道士都没关系。

    理查德·道金斯四十年前写了一部《自私的基因》,在这本书末尾,他提出了一个“迷因学”的理论。

    大概是说,文化信息和生物基因一样会出现复制和变异,以适应外界环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西游记”这个迷因在明朝的时候只是小说,而在现代则会变成剧集、电影等其他载体,同时又会演化成《七龙珠》《悟空传》《大神归来》等新的迷因。

    《天书奇谭》的迷因来自洪武年间罗贯中奔波在福建没能出版的《三遂平妖传》手稿。

    《南郭先生》的迷因来自战国末年韩非“孤愤”之中警示国君的寓言《滥竽充数》。

    《九色鹿》的迷因来自清朝末年王道士保护的敦煌,更可以追溯到佛学盛行的北魏年代所画的《鹿王本生》。

    所以,我想讲的是一个关于文化复古与新生的故事。

    5.

    最后,回过头来说《大鱼海棠》,它创作手法之一就是文化的复古与新生。

    所以看《大鱼海棠》时,你会察觉许多似曾相识的设定,那是因为电影背后是《逍遥游》《山海经》《列仙传》《太平广记》这些迷因在历史长河里的复古与新生。

    在人类的全部故事里,文化因子就像一艘不断重组的大船,从神话时代顺流而下,向未来世界奔流而去。

    《大鱼海棠》就是这艘大船在这个时间节点的一个里程碑。

    有一次在我曾经看到一个母亲在大鱼的官博留言,说她女儿从小在国外长大,第一次画《山海经》里的凤凰,于是她告诉女儿凤凰的颜色分别对应仁义礼智信,末了附上了一副青涩的画作…

    你看,

    其实这就是里程碑的价值:

    提醒我们不要遗忘,吸引我们追本遡源。

    所以《大鱼海棠》算是经典吗?

    当然不是。

    那么《大鱼海棠》就是烂片吗?

    当然也不是。

    《大鱼海棠》只是一个里程碑。

    6.

    罗贯中的小说多以乱世为题材,除去《三遂平妖传》和《三国演义》,

    他还写过《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两朝志传》等作品。

    韩非写过的寓言故事里也不止一个“滥竽充数”,

    “唇亡齿寒”“自相矛盾”“三人成虎”也同样出自他的作品。

    敦煌壁画的题材许多来自佛学经典,除了改编成《九色鹿》的《鹿王本生》,

    《夹子救鹿》也同样被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成动画。

    没错,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关于创作者不会只有一个作品的故事。

    两位导演号称做了十二年,但此刻他们依然是动画电影行业的新人。

    《大鱼海棠》也只是他们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嗯,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处女作。

    不过吧,

    给新人一点期待,总不是什么坏事。

    我个人呢,十分愿意期待彼岸天的下一部动画长片,

    只不过这一次,

    千万别再十二年了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by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