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陷入实质性破产。
其官网发布“114”声明,因为不断累积的巨额债务和8700万英镑财务缺口,已无法维持收支平衡。
这里的巨额债务大概是7.6亿英镑,加上8700万英镑的财务缺口,折合人民币约77亿元。
一个发达地区第二大城市,就这点钱都拿不出来,躺平了?
某大笑而不语,就这?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也有人呼吁上级帮其度过难关,但首相表示“没有救助责任”。
这下,真是谁挖的坑谁填,谁家的孩子谁抱了。
伯明翰的破产,当地媒体归因为社会支出增加,企业税收减少,以及高通胀和数亿英镑的索赔案。
自俄乌冲突后,欧洲就面临比美国还严峻的通胀,尤其是高价能源下,物价飞涨远超工资增速,当地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时不时就得来次罢工。
为遏制通胀,英国跟着美国多次加息,把利率从0.1%加到5.25%,高息无疑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抑制投资意愿,导致税收减少。
这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输掉的官司钱还得继续赔。2012年,伯明翰女性员工认为薪水低于同等工作价值的男性员工,于是把zf给告了,最后地方败诉赔付巨款,这钱过去10年已支付11亿英镑,结果现在还欠7.6亿英镑。
来钱少,花钱多,通胀加剧,他们就摆烂破产了…
但冰不是一天就冻成的,城市也不是一下就破产的,上面因素只是导火索,伯明翰的财务危机实际已经持续多年,根本原因还是没跟上产业变革。
100万人口的伯明翰,是英国的工业重镇,富产煤炭钢铁,水运发达,有英国汽车城之称,比如捷豹和路虎(已经卖给印度塔塔)就从这里诞生。但电车对油车的冲击,以及英国去工业化的加剧,很多制造业企业跑外面建厂,当地又没有其他产业支撑,结果工业衰退,入不敷出。
按英国法律来说,发了这114声明就是宣告“实质性破产”。
其实欧美不仅是地方允许破产,有些地区果家也能破产。
就光是英国,2020年以来就有7个地区破产。
美国过去20年共31个地区申请破产。
另外早期的2008年冰岛破产,2010年希腊破产,近期2022年斯里兰卡破产。
足见zf破产在海外不是新鲜事。
公司破产么清算后就一了百了,个人破产么苦一苦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城市破产呢?
城市会继续运行,但支出会减少。通常公共服务缩水,比如教育、医疗、交通类服务效率下滑,个别部门裁员,工作机会减少,另外地方可能还要债务重组,降低债务负担,因此受破产冲击的还有债权人。
比如美国最大破产城市底特律,同样是汽车工业,高峰期汽车产量占到美国的80%、全球的25%,2013年因185亿美元债务申请破产,最后获破产保护消减了70亿美元的债务。
底特律破产后当地有钱人能跑的几乎都跑了,人口较巅峰期减少60%,没人来投资,到处都是荒废的工厂,当初美国最富的城市最后沦为鬼城。
而国内暂时没有这种情况的担忧,目前法律意义上我们地方是不允许破产的,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有些责任就得它扛,有些债它早晚都得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