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过期废柴·美文集散文读书
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作者: 若愚谈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5:19 被阅读17次

    提起老子及其《道德经》,人们往往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在中国文化中,老子是个奇人,《道德经》是一部奇书。老子及其《道德经》,对中国汉民族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老子的观点深刻而有启发性,如尊重自然,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圣人无为,小国寡民等。在肯定《道德经》贡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道德经》毕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们评价老子及其《道德经》,既要结合历史条件,又要采取一种发展视角;唯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对老子及其《道德经》进行客观评价。

    小编认为,《道德经》提出的许多思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时代精神,应理性看待,不宜给予过高评价。

    一,《道德经》思想妨碍科学意识的培育,阻碍科学技术发展。

    纵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第一生产力,各国都在争抢科技制高点,抢占科技发展先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手里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并能够掌握制约其他国家发展条件。

    比如中美俄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谁的科技实力更加强大,谁就能够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否则,一旦科技落后,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受制于人,处处掣肘,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比如,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兴、华为事件,已充分说明国家科技领先的重要性。一个民族企业如果缺乏核心技术,过分依赖他人,将是一件非常危险和可怕的事。一旦企业关键技术被别人卡住脖子,企业将何以图存?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技术发源地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为何现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亚洲或其他地区?其中最关键原因是,近代欧洲文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及其理性主义的崛起;基督教一神信仰及其客体化原则;培根提出经验主义认识论,以及现代实验方法的产生等等。

    反观老子及其《道德经》思想,和西方近代科学主义文化差别巨大,《道德经》中的许多思想,具有明显的反科学主义倾向。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之治,应绝巧弃利,绝圣弃智,使百姓无知无欲。

    老子认为,人应当放弃主观努力,归顺自然,这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由于老子过于强调顺从自然,否定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贬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导致中国文化缺少研究自然的科学兴趣和意识,更不要说催生现代科学技术了。

    本来中国儒家文化,就轻视研究自然,把技术理性贬低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老子及其《道德经》,更是推波助澜,把天人合一、顺从自然,视为人生和社会发展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两种最主要元素叠加起来,一并构成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阻碍。

    儒家和道家文化尽管存在许多重大分歧,但在反对科学理性认识问题上,却立场一致,观点统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特色和局限。但遗憾的是,这种轻视自然科学的文化精神,使得中国古人的科学趣味和意识,没有培育和发展起来,从而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科技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

    西方现代自然科学,从15 、16世纪后迅速崛起,飞速发展,远远把亚洲诸国抛在后面。中国在晚清落后挨打,除了社会政治方面原因外,科学技术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没有坚船利炮,如何和侵略者抗争,一旦失败,就要听命于他人,备受欺凌。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二,《道德经》的处世哲学,过于强调阴柔、软弱、不争,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不符合时代精神,应当理性对待。

    本着顺从自然的立场,老子提出独特的修身之道和处世哲学,如清静无为,不与人争,甘为人后,以柔克刚等价值观。

    现在看来,《道德经》的这些修身处世之道,和现代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工作、学习环境,相去甚远,已没有太多实践指导意义。

    比如现代社会已进入消费社会,人们普遍看重物质生活的富裕,物质生活消费,已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最重要指标。

    你看现代公共舆论,都在普遍宣扬物质消费的重要性。有人说,这一辈子无论如何也要做一个有钱人;如果这一辈子没能实现,下辈子也要努力实现。这就是一种现代性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不断追求物质需求的刺激和满足。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难以逆转。

    现代人这种生活心态和老子哲学差异巨大,难以弥合。因老子始终强调顺从自然,过一种清心寡欲,简单质朴的生活,反对过度刺激人的消费欲望。

    再者,老子提出不与人争,甘为人后的处世哲学,表面上看似高明,其实已不太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今中国社会,无论工厂企事业单位,几乎所有职业或工作岗位,都是竞聘制为先,机会均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而且,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和机会有限,人们只有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力主柔弱,甘于人后,缺乏主动性和竞争精神,恐怕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关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态势,相信大家都有切身体会,比如,孩子升学,大学生求职,工作晋升等等。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不去努力争取,别人很快就会填上,到时岂不后悔?

    有人说,在当下社会,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赶在别人前面,只有抢占先机,才能成为人生赢家。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

    如此对比老子提出的处世哲学,不难看出,无论《道德经》在中国古代,有什么现实根据和社会意义,但在现代消费社会,老子提出的许多思想,已不符合现实生活需要,应客观看待。

    三、在社会治理层面,《道德经》中的一些看法,具有反文明,反进步的特点,应当辨证看待。

    老子推崇的圣人之治,是无为而治。老子希望君主,能够率先垂范,摒弃私欲,以百姓之心为心;同时又把百姓当成天真纯朴的孩子,让百姓过一种纯朴简单的生活。这种社会理想,既排斥物质文明,又否定精神文明,是一种过于愚昧落后的生活状态。

    一,摒弃物质文明。

    老子设想的社会,远离知识和技术文明,甚至没有语言文字,这个社会几乎排斥所有的物质文明,比如车船、兵器、计量工具以及其他技术发明。当然,这个社会,没有剥削,没有争斗,社会关系和谐,人人安居乐业,自由自在。老子说,这叫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虚其心,实其腹,强其筋骨。老子设想的这个社会显得非常封闭、保守、落后,几乎等同于人类原始社会。

    二,否定精神文明。

    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思想意识,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和文化成果,如科学,道德,宗教,艺术等等。精神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方面。但老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人的精神需求和人类精神文明,持反对和否定态度。

    老子认为,圣人之治应当让百姓心智处于蒙昧无知状态,不能让百姓拥有知识和智慧,如礼乐仁义,法令规章,文学艺术等,否则社会就会失序和混乱。总之,老子设想的理想国蕴含一种“愚民”思想,几乎否定人的所有精神需求以及精神文明成就。这种社会政治理想,显得既简单粗糙,又违背人性正常本性,是不现实的。

    老子甚至对鬼神信仰,也不感兴趣。在老子看来,只要百姓的心智未开,连鬼神也无法干预百姓生活。

    大家看,一旦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排除在外,人类社会还剩下什么呢?老子设想的理想国,其文明程度,甚至不如目前仅存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如北非地区和太平洋岛屿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

    虽然这些仅存的原始民族部落,物质生活水平非常低下,但他们都有独特的民族宗教信仰,他们都非常崇尚精神生活,如图腾崇拜、音乐舞蹈、宗教祭祀等。如此看来,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未免显得过于寒酸和不切实际了。

    总之,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的功过是非,我们应综合考量,辨证看待,以便取其精华,为今所用,为实现我们的美好生活目标而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看待《道德经》,客观评价其局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c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