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23):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双减教学政策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多余的时间干什么?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感到非常的焦虑,减轻课业负担后学生的成绩怎么提升?没有了成绩,学校还怎么办?学生怎么能够考入更好的学校呢?面对减负政策,很多学校都持观望态度,都用一种模糊的工作方式消极的对待。减负根本没有落实到真正的教育教学活动。减负的形式主义到处盛行。学生的负担根本就没有减下来,老师依旧在课堂上满堂灌,作业的布置还是随意。学生的作业时间远远超出规定,学生的教辅资料更是一本接着一本。看一看开学时候的书店,人满为患。减负只是停留在形式。还有一个层面,学校可以给学生减轻负担,家长却在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家长担心孩子不做资料被别人超越。家长逼着孩子不断地重复的做着资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潜意识中都认为大量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成绩。而恰好是这个潜意识误导了家长们,合适的练习可以,过量就是一种机械的重复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不过是换来一种心安理得而已。
我更赞同一种说法,“学校存在意义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应该有着不同的生存本领。好的学校就是应该创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我们的教育是把孩子用成绩一个维度衡量。扼杀和埋没了很多人的个性和兴趣。没有让学生获得自信,没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校教育就是不断地发现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并让这些兴趣爱好生根发芽,这就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教育绝对不是考一个好分数,好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这么简单。每一年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很多,却不是每一个好成绩的学生都感觉到快乐幸福,相反很多学生随着读书达到顶峰会猛然感到没有意义,失去奋斗的方向。
双减政策给学生减轻了学业负担,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学校应该创设各种各样的互动,鼓励所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去参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时候的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能够有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体验不是狭义上的成绩优异,而是各个活动中能够涌现出的与众不同。学校要多元化的评价体制,让每一个人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考试,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习某一门科目,应该那个每一个适合学习的孩子学得更好,让每一个有特长的孩子发展的更加的快乐。
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不断地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且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获得成就,让成就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的发展。每一个人内在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生存技能,学校就是帮助学生去挖掘这种能力,并且强化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