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老城“庙底街”北侧,是一处道教庙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重修后土庙碑记》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及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皆重修之。由此可以推测,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介休就有了后土庙。现今的后土庙,是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的,此后历朝又不断进行重修扩建,从而形成今日格局。
后土庙古建筑群有两条中轴线,东部为一条南、北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后土庙影壁、天王殿、过殿(护法殿)、后土大殿、娘娘殿、真武殿等。西部区域,自东至西横向依次为吕祖阁、关帝庙、土地祠、三连戏台等。
下图、这是在“体育路”向南拍摄的“后土庙”外墙和“后土大殿”后面(南面)

下图、“后土庙”前广场的四柱三间牌坊(南面)

下图、“后土庙”坐北朝南,这是售票处和琉璃照壁,图左侧为进入“后土庙”东路建筑的入口,坐东朝西。

下图、琉璃照壁

下图、琉璃照壁的后面即“三清观”,是参观“后土庙”后的出口。

下图、进入东路,中轴线上第一座建筑:天王殿

下图、天王殿上精美的琉璃脊饰

下图、天王殿对面(南面)的照壁

下图、天王殿 简介

下图、天王殿内左侧的二位天王

下图、右侧的二位天王

下图、第二座大殿:护法殿

下图、护法殿 简介

下图、殿内右侧的二位元帅

下图、左侧的二位元帅

下图、穿过“护法殿”,远望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建筑“三清楼”

下图、中轴线右侧的配殿

下图、中轴线左侧的配殿

下图、“三清楼”

下图、回望“护法殿”后面(南面)

下图、“三清楼”前的献殿

下图、“三清楼”一层,匾额和对联

下图、“三清楼”简介

下图、“三清楼”一层,供奉的三清坐像

下图、“三清楼”一层右侧

下图、“三清楼”一层左侧

下图、这是东路最后一座大殿:“后土大殿”,左为“三官祠”、右为“真武殿”

下图、“后土大殿”左侧“三官祠”和西配殿

下图、“后土大殿”右侧的“真武殿”和东配殿“九曜星君殿”

下图、“后土大殿”琉璃脊饰

下图、“后土大殿”简介

下图、“后土大殿”梁枋

下图、“后土大殿”居中供奉的“后土娘娘”坐像

下图、“真武殿”

下图、“真武殿”简介

下图、“真武殿”内的玄武大帝坐像

下图、“真武殿”前廊的《敕建献楼之记》碑(碑文未录)

下图、“戏台”

下图、东配殿:“九曜星君殿”

下图、“九曜星君殿”简介

下图、“九曜星君殿”左侧的四位星君

下图、“九曜星君殿”右侧的四位星君

下图、这是“九曜星君殿”对面的西配殿:娘娘殿

下图、“娘娘殿”简介

下图、“娘娘殿”中供奉的“云霄娘娘”

下图、“娘娘殿”左侧供奉的“琼霄娘娘”

下图、“娘娘殿”右侧供奉的“碧霄娘娘”

下图、“后土大殿”左侧的“三官祠”

下图、“三官祠”内

下图、“三官祠”简介

下图、“三官祠”前廊的《重建后土庙记》碑(碑文未录)

下图、近拍《重建后土庙记》碑

下图、“过殿”

下图、“过殿”简介
下图、“过殿”东侧的“五岳大帝”

下图、“过殿”西侧的五虎上将(蜀汉名将:关张赵马黄)

下图、这是“过殿”前(南面)的“山门殿”

下图、“山门殿”简介

下图、“山门殿”内右侧的二位道教护法元帅

下图、“山门殿”内左侧的二位道教护法元帅

下图、“山门殿”前的照壁,右侧门即“出口”

未完、请看下集:《晋中:介休“后土庙”(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