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逐渐演变为回家过“难”。
春晚上,回谁家过年成为了语言类节目的热点,而春晚向来关注和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反映这一现象的节目出现在黄金时段足见“回谁家过年”已不属于个人或某一家庭的思量。
终于过完年,关于“年”的负面新闻依旧层出不穷,据说有婆媳因此撕破了脸皮,有夫妻因此结束了婚姻。
姑且不论新闻的真假,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已婚女人很排斥过年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个中国最大的节日它所承载的最大的意义是团圆,而嫁作他人妇注定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所谓团圆总不是自己心中的花好月圆。
提倡男女平等近一个世纪,不但让女人撑起了半边天,也让女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即便嫁了人也不是某某氏,即便成婚婆家也不再是自己家。那些出嫁的女儿尤其是独生女牵挂自己冷冷清清的父母不愿意回婆家也是人之常情,虽理解却终究没有最合适的方法两全其美。
可是,正因为此,一些无良媒体抓住这一痛点开始大肆贩卖焦虑。所用套路无非是开头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所编造内容大概梳理一下,无非这么几点:
1.婆婆重男轻女,回家过年给侄子的压岁钱远远多于给自己女儿的,回来就离婚。
2.婆婆不做年夜饭,大年三十他们一家子其乐融融自己当厨娘,回来就离婚。
3.婆婆嫌给娘家的年礼太多,大正月给媳妇甩脸子,过完年就离婚。
4.婆婆偏心妯娌,一碗水没端平,过完年就离婚。
看看,这些所谓的媒体且不说文笔如何,抓人心理的确是行家,稳,准,狠!把女人们在意的那些东西无限放大只为吸引流量。
然而,许多人,尤其是那些留意这些口水新闻的主妇们想得可能并没有无良小编们这么多这么深,居家过日子哪能没有磕磕碰碰,可正是由于这些媒体的夸大和助推,略缺乏主见的女人们就被带到了坑里。
动辄离婚,好似组建一个家庭是多么容的事,鸡毛蒜皮的事也能给你说得上纲上线,好像不离婚就对不起争取了近百年的女权。
那些回了婆家心有遗憾的女人无意间浏览网页,却发现了如此能说中心中“痛点”的“文章”,难免会产生知音之感,难免就把小编无良的胡编乱造当了真。这一当真再看婆家的所作所为,果然如小编说得一模一样。婆婆先把饺子端给了嫂子,原来是嫌弃我娘家没嫂子家有钱;婆婆和老公用家乡话交谈,原来是为了孤立我;婆婆给侄子的压岁钱就是比给我姑娘的多,我才不管侄子出生后是第一次见面,压岁钱给的不一样就是重男轻女……
越看心越凉,离婚,必须离婚,小编说得对,这样的婆家这样的老公真不值得嫁!
于是,正月初七民政局便人满为患,可小编不在乎,他只在乎流量。至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又和他有什么关系呢?我说你就信,只能怪你自己傻。
普罗大众一贯缺乏主见,古语有听人劝吃饱饭一说,孔子之所以成圣也在于他教化民智导人向善,而媒体之所以一直被国家所重视是因为它有引领舆论和风气的巨大作用。我们容易相信一些东西,尤其容易相信一些看起来很专业很权威的东西,而媒体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新媒体的门槛已经低到尘埃几乎为零,可许多人的印象里它还是无冕之王,所以才会有信众无数的“咪蒙”才会有动不动就百万加的大V号。可是他们主宰了流量却丧失了良知,贩卖焦虑,贩卖疼痛,全不管是否对社会有所助力。
咪蒙倒下了,却有许多徒子徒孙还照搬着她那一套,阖家团圆的春节已渐渐走远,它说,你们越来越不喜欢我,我真的很伤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