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会夸孩子?不一定。

你会夸孩子?不一定。

作者: 听歌的张三 | 来源:发表于2019-10-29 21:58 被阅读0次

          针对女儿的学习情况,这今天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提升女儿对学习的动能有的放矢。恰好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答,很有道理,整理和大家分享。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们有两种【我要学习】的理由(动机),一种是【我要掌握这个知识】,也就是掌握目标。一种是【我想表现优秀】,也就是成绩目标。

            第一种:我想要掌握这个知识。学生通常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适应的动机模式,他们寻求挑战,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面对失败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努力不懈。第二种:我想表现优秀。学生倾向于将成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这样成功固然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一旦失败就容易导致低能评价,产生焦虑、羞愧、沮丧等消极情绪。

              因此,一般的观点认为,掌握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即第一种:我要掌握这个知识,产生持久的推动力并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里就涉及两种思维,即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怀有掌握型学习目标,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怀有成绩型学习目标。

          那么,面对孩子,我们夸奖孩子聪明和努力,会不同吗?这涉及到的是内部可控和不可控的归因。

            当一个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得到的反馈是“你真聪明。你真棒!” 这种终结性评价更多看重前一个阶段的表现和最终成绩,给孩子的信息是:你任务完成的漂亮,是因为你聪明,没有完成任务,是因为你不聪明。你没法控制自己聪不聪明,你之后的表现和你聪不聪明有关。这种内部不可控的归因(我不能控制自己变聪明),促使孩子形成了不可改变的固定性思维(我聪不聪明是天生的)。

          而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得到的是:“我看到了你为出色完成任务而付出的努力!”这样的反馈将成功归因在内部可控的因素。(我努不努力是可以控制的), 因此孩子形成的是成长型思维。

          而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得到的是:“我看到了你为出色完成任务而付出的努力!”这样的反馈将成功归因在内部可控的因素。(我努不努力是可以控制的), 因此孩子形成的是成长型思维。

        于是,我们得出终极结论: 反馈不同,导致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继而在遇到任务时,表现不同。夸奖孩子努力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夸奖孩子聪明培养孩子的固定性思维。而这两种思维决定了面对任务时的不同目标及表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会夸孩子?不一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hn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