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题是一把双刃剑,提得好,会显得人聪明,也能得到快速提升;提的不好,会一直停滞不前,就像做应用题不会举一反三,虽然题目类型一样,李雷变成了韩梅梅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如此大的差异来自哪里呢?
差异来自提问题前后的思考和行动。
第一类提问题者是思考者行动者,第二类提问题者是伸手党人。
首先,我们得承认,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至少敢于面对自己的无知,不懂就问,某些问题也确实可以通过提问就直接解决。比如迷路了,问一下路可能就知道怎么走了。
同时,生活中还有大量事情,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的,光是提出问题,得到答案还远远不够,有时候寻找答案的这个过程可能比直接得到答案的结果更重要。
比如,在保险行业,经常被客户问到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安全吗?会不会哪天倒闭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新人培训有专门的一堂课讲来回答这个问题,叫做《保险的十大安全机制》,但是你真的觉得听完就能够直面客户的异议?很难的,你得去把这堂课上听来的各种法律条文规定回归到原文中去,去研究,搞清楚前因后果,才能在面对这个问题的任何变种任何异议都能轻松应对。
这就是第一类提问者进步更快的很重要原因,问题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是思考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在提问之前,他们已经对问题本身有过思考,进行过深入研究,可能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矫正可能是比较,都不会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不会问过了就结束了。
而在得到答案之后,还需要去核实,去找出答案的来龙去脉,把问题的答案嫁接到自己的思维框架之上去,变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到这里,这个问题才算真正解决,并且这解决的是一类问题而非一个问题。
而后一种提问者则是地地道道的伸手党人,遇到问题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过深入思考,直接拿着问题就去询问了,并且下一次再下一次这个问题换个场景还依然存在。
你得明白,别人给出的答案,再漂亮,听起来再清楚明了,那也是他讲出来的,他之所以能够给出清晰明白的答案,那是他的思考结果,是长在他的思维构架之上的。
我们不是他,不能得到答案就结束了,得去思考为什么他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他的思考逻辑是怎样的?得去把答案的前因后果弄明白,然后答案才能变成自己的。
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是认为先在纸上找到答案之后还要去行动才算是知道了,而我们有时连比纸上寻找更方便的度娘都不愿意问一下就直接奔去找人问了,然后下一次还会问同样的问题,你说,这样怎么能得到客户的信任呢?
从本性上来说,我们都更愿意成为伸手党人,找人问不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么?只是,不深入研究,问来的终究不是你自己的,对自我提升没有太多帮助,而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要做得好,要获得客户的信任,还得自己踏踏实实去把一个一个单点的答案串成线,嵌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才行。
至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试着不要做一个伸手党人,自己去花时间了解前因后果,那些听来的答案才会变成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