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表部分大都是表格形式的,内容看上去要比本纪部分简单很多,感觉读起来会比前面轻松一点,但真正读起来发现并不轻松,因为内容庞大,看得也是云里雾里,所以我就先把表内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然后看注解,了解了一些制表的过程。
浏览过后知道了表格部分是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的,有些内容和我之前读的时候在本上画的记录的很相似。上一次我们交流方法时,大家也都提到用思维导图梳理。因为史记涵盖的内容太多,只有这样边读边梳理才觉得读起来清晰一些,所以,我想司马迁制表应该也是把它当作一个框架,或者说是创作大纲来帮助自己厘清或记住这些内容。
在读的时候,我采用了前后勾连的方法,尤其是自己在读本纪时很感兴趣的内容会很细致地去看,去比对。
看完表这部分内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司马迁很厉害,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此清晰的架构,不知背后下了多少工夫。前几天,我在读《历史的群像》一书时,里面有一部分内容介绍司马迁的经历,知道了他为了创作史记曾广游祖国各地,探访名胜古迹,采集史事秩闻。所以他创作史记不仅仅是查阅史料,更是亲自探访,得到了更多更真实的材料,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做学问的精神,司马迁是个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是个有信仰的人。而且我想这样的经历也造就了司马迁不一样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就像李白游历的地方多,诗风更洒脱,豪迈一样吧。
在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表里面有些文字是倒着印的,于是很好奇,为什么要倒着印呢?书中没有关于这个内容的解释,于是我就自己去查,找到了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目前关于《史记》倒着印的说法有那么几点观点。其一,是前一栏倒写的文字是为下一栏的注释;其二,原先司马迁写的时候呢,可能是书写在了简的背面了,而后来的转抄之人呢在抄写的时候就抄写成了倒文了;还有第三种说法呢,说是凡是将相死、罢免等,在大事记中改换字的写法,即将字倒过来写,是为了区分皇上、丞相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而故意这么做的。
至于究竟为什么会倒印,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我因为读得尚浅,还不能纵观来看,也无从判断,若要真正了解其中缘由,还得继续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