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史记里的秦康公,总觉着有点单薄。感觉秦康公这个人不丰满,当然不是说他太瘦,而是觉得从史记里得到的印象太模糊,尤其是与秦穆公的大篇幅记述一比较,觉得太史公这笔墨差异太大。我数了数,纸质版史记,写秦穆公用了102行,秦康公只有6行。刚刚在秦穆公那儿还浓墨重彩,到了秦康公这儿,这墨水淡的,聊胜于无啊。
也许太史公写史记本来就没打算把秦康公写得太细致。可是我读起来不过瘾,总想再找资料,把秦国这第十位国君了解地更多些。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秦康公的。它说,秦康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20年至公元前609年在位。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为什么多次发生战争,秦国就走向衰落?秦穆公不是也打仗吗?人家怎么越打越强呢?印象中大秦帝国里还提到以战养战的说法,总觉得这里的战争与衰落没有因果关系。
那么是人才缺乏,导致衰落?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秦穆公在位的时候,秦国的能臣贤士可真不少。有五羖大夫百里傒,上大夫蹇叔,还有公孙支、丕豹、内史廖。因了这些位贤臣的,秦穆公又得到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这些将帅之才,以及姬由余这位治戎专家。就连秦穆公失个马,都能引来三百野人在关键时刻救穆公于危难。感觉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简直如鱼得水,辅佐帮助他的能人多得数不过来。可是在秦康公的本纪里,一位贤臣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以前觉得,没有贤臣辅佐的国君运气不好。可是看了秦穆公才明白,没遇到人才不是运气问题,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想着挖掘人才。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人才也一样。秦穆公周围的那些位贤才,有几个不是秦穆公千方百计搜罗,挖墙脚挖来的?而这位秦康公,在人才的挖掘方面好像乏善可陈。
那么,秦康公真的没有遇到一位贤才吗?在百度百科对秦康公的简要评析中,我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一位,他就是秦国大夫任妄。任妄来自《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里秦康公筑台三年的故事。
故事里说,秦康公命人修筑供游乐用的高台历时三年。看到这里,不由想起商纣王和鹿台的事了。话说秦康公命人筑高台,楚国人起兵将要攻打齐国。这个时候秦国大夫任妄就说了,饥荒之年会招来敌兵,疾病瘟疫会招来敌兵,百姓劳苦会招来敌兵,政局混乱会招来敌兵。看到这里觉得任妄这个人厉害,他的弱国就会有人图谋的分析鞭辟入里呀。他说国君建筑高台三年,如今楚国要攻打齐国,臣怕是他们攻打齐国是虚张声势,袭击秦国才是真的。不如加以防备。看看,这任妄真是看问题看得透彻,而且他还恪尽职守,专门把自己的分析报告给国君听。
韩非子原文写得也很精彩。“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看来那句话算是说对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要是秦康公能重用任妄,可能,秦国的强大,还会提早到来。但这毕竟只是如果。现实中,秦康公的心思不在打江山而在坐江山上,他属于大树底下乘凉型君主,满眼都是美女香车高台美器,人才,人才是个什么东西来的?被人欺负了,拿来用一下,歌舞升平时,就丢一边,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也不是说这位秦康公就一无是处。百度百科里对于秦康公的评价极有趣。它说,秦康公的主要成就是奉秦穆公之命,护送晋文公回国继位。其主要作品就是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其大事件就是令狐之役。哈哈,主要成就和大事件,真有意思!
本着八卦到底的精神,我在《诗经》上找到了这个我送舅氏,曰到渭阳的作品,诗经里的题目叫做《渭阳》。诗经里是这么唱的: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玫瑰玉佩。用现在的歌词唱起来就是:我送舅舅,送到渭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路车四匹马。我送舅舅,思绪久长。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身上挂。
从这首诗里能体会到秦康公年少时送别舅舅的真切情义。从年少时的小儿女情怀到当国君后的贪图享乐,再到与舅舅家互撕,真无法想象秦康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这十二年的国君生涯到底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悲?
这些,史记里是不会讲的,史记毕竟不是小说故事。这个时候忽然想起一句话,所谓雕刻作品,它其实就在那块石头里,雕刻只是把它周围多余的东西去掉而已。这个时候忽然觉得需要再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太史公为什么要写史记,那么多的史料典故,他去芜存菁的标准是什么,他的一家之言又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