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史铁生的了解,我只是知道他双腿残废,还有学过的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大概是2007年,教材改革选取了《秋天的怀念》,我开始查找资料,对史铁生略知一二。
学校选派我讲公开课,我选了这篇课文,课讲的很熟,可是情感不能共鸣,最后试讲时,我引入了我的父亲对我的希望、支持和帮助,那一节还算是被听课老师认可了。第二天,会议室召开全县语文老师会议,让我们用“五+三”课堂模式来上,我记得是五个理念,三个落实。结果我超时三分钟下课,没有把时间控制在下课前讲完,领导认为我没有讲好,心里很不是滋味了很长时间。
现在,我才明白,课不是设计得不新,而是对史铁生的人生不够了解。后来读名家备课札记,才知道,他们讲一节课,需要把作者的相关书都看一遍,我自感汗颜。
今天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才真正体验到他人生的不容易。
“21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念着‘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其实,物质生活不能使人站立,有时候可能会让人倒下,而精神生活才是人立于世界的不败之地。古有愚公移山的坚毅,近代有共产党人的无私忘我,当代,我们仍有精神价值,那就是铸造强大的国家,所以,必须先有一个强大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