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治疗感冒的方法,来自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他在文献中记录了当时希腊人用柳树皮煮水治疗感冒发烧。
希波克拉底是医学史上非常杰出的人物,他出生于公元前460年,约卒于公元前370年,享年90岁,被现代医学界尊称为“医学之父”。
即便是在今天来看,90高龄也是非常高寿了。要知道,和他同时期的战国时代,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哪怕是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末民初,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不到35岁。
希波克拉底虽然记录了古希腊人用柳树皮煮水治疗发烧的方法,但是当时并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药效。直到1763年,牛津大学的沃德姆学院的牧师爱德华*斯通,首次用化学方法从柳树皮中发现了水杨酸(也是今天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人们才搞理解了柳树皮中治疗感冒发烧的有效物质。
于是就有很多人将阿司匹林的发明归功于那个发现柳树皮煮水可以治疗感冒药发烧的古希腊人,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归因方法。因为,从柳树皮煮水到发明阿司匹林,不仅仅是两千年的医药文明史,甚至可以说是从古代经验用药到现代科技制药的演化史中最经典的一章。
事实上,水杨酸在柳树皮中的含量非常少,要从柳树皮中提炼水杨酸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想办法合成。在斯通发现水杨酸药性后,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林炀,法国化学家格哈特才于1853年在实验室里合成出(乙酰 )水杨酸。但是(乙酰 )水杨酸对胃的刺激非常大,直接服用它带来的副作用比疗效还要大,所以即便提炼出来,也不能直接用来治病。
又过了40多年,在两代德国科学家对(乙酰 )水杨酸的分子结构的分析研究基础上,1897年,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的霍夫曼教授终于发明了阿司匹林,它保留和修改了水杨酸的有效成份水杨甘,使之对胃的刺激小了很多,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种在全世界大规模使用的镇痛药。
霍夫曼教授发明阿司匹林的初衷,其实是他观察到患有风湿病的父亲在服用含有水杨酸的止痛药后,虽然风湿痛可以得到缓解,但是水杨酸的副作用却又导致父亲胃疼呕吐,饱受痛苦。于是霍夫曼教授就把研究重点放在降低水杨酸的副作用上,这才有了阿司匹林。
由于阿司匹林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最初用于退烧镇痛,慢慢扩大到预防血栓,后来甚至被用于一些癌症的早期治疗,现在,全世界每年的阿司匹林消耗量大约在1000亿片以上。
现在,只要是在现代医学覆盖的范围内,即便是柳树皮煮水还能治疗发烧,我相信也不会再有人用这样过时又不安全的办法了,对吧。
2015年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如期举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登上领奖台,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证书和奖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青蒿素胶囊
消息传来,帝国上下,一片沸腾。
除了媒体给予了大面积报道,无数的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也开始大范围地向百姓“科普”屠呦呦之所以能发明青蒿素,获得诺奖,就是受东晋时期著名道士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里得到的启发。
于是中医从业者就开始狂热地全面推崇中医理论,受此影响,不少中医爱好者不明真相,在自身或家人生病时,在也开始从中药典籍中查找各种验方偏方,以图吃药治病、强身健体。
其实,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专门说过:
我们不是把奖颁给传统医学,而是颁给了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
因为屠呦呦当年是从600多种药方里挨个试,几千人帮忙,最终过了N年才碰到青蒿素,只有这一种貌似有点用,但还要改进方法才行。另外600多种全都是无效的,例如往腋窝里夹热鸡蛋,抱着公鸡对太阳大喊,吃蜘蛛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阴阳五行理论得到的治疗疟疾的方法,而且医术里也都宣称这些有效,我在下面稍微摘列几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治寒热诸疟方。
属性:治疟病方。
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译:怀孕的母鼠、混合豆豉27粒,一起捣烂,捏成丸。疟疾没有发作时吃两丸,将要发作时吃一丸】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译:这就是屠呦呦得到灵感的方子】
又方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纳蒜中,令合)。以竹挟以火炙之,取可热,捣为三丸。未发前服一丸。不止,复与一丸。【译: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把一片大蒜去皮、一切两半、用刀掏出一个可以放入巴豆的小洞,把两瓣蒜合起来,用竹子夹着,放在火上烤热后,捣成三丸。疟疾没有发作时吃一丸,吃了没用的话,就再吃一丸】
又方取蜘蛛一枚,芦管中密塞,管中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也。【译:把一只蜘蛛放在芦管中,***(中间部分不会翻译)了,经过头发后解开就好了】
又方日始出时,东向日再拜,毕正长跪,向日叉手,当闭气,以书墨注其管两耳中,各七注,又丹书舌上,言子日死,毕,复再拜,还去勿顾,安卧勿食,过发时断,即瘥。【译:早上太阳快出时,朝东向着太阳跪拜,拜完长跪着不要起来,两只手交叉向着太阳,闭住呼吸,把墨汁滴入两个耳朵中,各七滴,再在舌头上写上丹字,说儿子(还是病?)已经在太阳出来时死了,说完,再拜太阳……(尼玛这是拜日教吧,翻译不下去了,太扯了)】
又方多煮豉汤,饮数升,令得大吐,便瘥。【译:煮豆豉汤,连喝几升,直到喝吐,就治好了】
又方取蜘蛛一枚,着饭中合丸吞之。【译:把一只蜘蛛混在饭中整个吞下去】
禳一切疟。是日抱雄鸡,一时令作大声,无不瘥。【译:早上抱着公鸡,对着太阳,公鸡不让抱,大叫,疟疾就好了】
又方未发,头向南卧,五心及额舌七处,闭气书“鬼”字。【译:没有发作时,头朝南躺下,在两个手心、两个足心以及胸口心脏、额头和舌头这七个地方,屏住呼息,写七个鬼字,写完病愈】
……
像这样太过儿戏的方子,不止《肘后备急方》里,连《本草纲目》里也遍处可见,请问,身为现代人,你敢相信敢以身尝试吗?
其实,屠呦呦先生发明青蒿素,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用乙醚低温萃取,从青蒿这种被称为中药的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学名叫倍半萜内酯)的,是西药,已经完全不是中药了。这和从柳树皮中提炼出水杨酸的本质是一样的,是真正的科学的方式,如果说能有什么联系的话,恐怕只有名字里的汉字是一样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