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作之前(必要了解的概念)
1. 创作的目标——什么样的故事算得上是一个好故事?
① 时刻引人关注
② 非常真实
③ 与读者之间无隔阂,容易让人代入角色
用《红楼梦》来说,《红楼梦》无疑是好故事,相信很少有人不同意这点。
首先它能吸引你一口气读完,你对主人公的命运一直牵挂于心,你想知道它最终的结局;
虽是小说,但读来无比真实,仿佛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大家族中发生的事情;
你对故事主人公有着真实的爱恨情仇,恨不得自己变身为勇敢版的贾宝玉,去拯救林妹妹。你看这就是好故事的标志。
2. 创作内容的本质——当我们横切一个故事,里面到底有什么?
故事是什么?不就是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请记住——这 是 不 对 的!
丽萨告诉我们,这只能叫“情节”,而故事是:
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情节后产生的内在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才是故事。也就是没有变化不成故事,流水账式的文章只是记录而已。
以《红楼梦》中黛玉为例,她初入贾府谨小慎微,生怕被人小瞧了;
到了府中,贾母对她如对亲孙子宝玉一样百般宠爱,宝黛二人又是两小无猜一起长大,暗生情愫;
后来又来了大方稳重的宝姐姐,宝玉时有偏心,令黛玉为之醋意频生;
最后贾母狠心拆散宝黛,黛玉决然归西。读来为之唏嘘不已。
很明显,令我们读后魂牵梦绕的是人物内在的心理想法与变化,而不是情节将如何发展。
情节,我们只需要等着看作者如何构筑就行了,而对于人物的感受与经历的心路历程,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想、去预测。
这就是当我们关注一个故事的时候,故事的本质是什么了。
3. 创作的原则——人们为什么需要故事?
那么该如何创作好故事呢?
有一种说法是:请打开文档,直接动笔或键盘,顺着思路的流淌,将一个故事创作完毕即可。
是的,这世间的确有不少作者与生俱来就拥有创作故事的天赋,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那么这本书就看着玩儿吧。
要么就打开这本书,跟着丽萨的节奏,对你的构思及文本进行检核与完善吧。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吸引读者的是什么呢?是故事情节吗?
表面上看,的确是的,但如何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呢?
那些好的情节又是依靠什么原则创作出来的?这才是我们要深入探索的创作秘密。
当人们在读一个故事的时候,他在读什么?或者说,他需要的是什么?
幸运的是我们都有读到至少一个好故事的经验,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比如我们读《西游记》,读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我们迫不及待地翻下一页,废寝忘食地关注着这师徒四人是否最终能毫发无缺地取得真经,仿佛我们生来就有故事瘾,天然地就被它吸引住了,然而这一切是为什么?
因为故事是经验的代言人。
人类的大脑是十分复杂的,它为了保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一直做着大量的工作,时刻替我们分析着周边环境的利弊,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情况是否利于我们生存。
然而为了保证运作的效率,大脑不能每次遇到事情都重新开始分析,它知道你不能像这样思考:
天,什么声音这么吵?哦,原来是汽车喇叭声。一定是那辆庞大的SUV发出来的,它正直直地朝我冲过来呢。
司机之前估计在发短信没注意到我,现在来不及刹车了。也许我应该避——
“哗啦。”
而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大脑常在我们无意识的时候也奋力地工作,学习生活经验,针对那些大量发生的、日常的事件做出应对方案,并将这种应对转移到潜意识,形成本能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