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作家冯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引发出一长串的网络油腻系列,一时间,仿佛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所有动态物都被挟裹上了一层滑腻腻的油。
冯唐这篇文章中的油腻特指中年男性。
中年男性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生活压力较大,精力、体力上已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继而在心理上出现自我否定、怀疑、焦灼不安等情绪,会过度进餐食物,不在顾忌自身形象,终日在不满足于现实与妥协之中挣扎,偶尔会依据多年的社会经验耍点小手腕、小聪明,因此显得猥琐,不那么光明磊落。
油腻之于人,是某些让人看着讨厌,不招人喜欢的个人特质,如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没有真才实学,又喜欢装逼吹嘘。
作为资深国企员工,我想说说国企中的油腻之人。这种人并不限于年龄大、资历长、有一定的小权力,更不是肥胖、保温杯、藐视一切的眼神等这些外显的现象,而是内心里的油腻,是那根见不得别人好的敏感神经时时在泛腻。
这种职场油腻,更加让人不爽,不齿。
某处机关部门新调入一名工作人员,油腻者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一副年长者关爱小青年的姿态,嘘寒问暖,事无巨细,问你的成长,你的父母,你是亲戚朋友,如心理咨询初次访谈般仔细地收集着面询资料,表面看起来很随意,很像是拉家常。
面询的背后,是随即开始的推理、演绎、求证等过程,而后会将你放入左或右、或一隅。
若调入者是男性,此工作基本到此为止。若调入的是女性,除了以上的程序外,还会挖空心思,多方捕捉蛛丝马迹,八卦、消费一些捕风捉影、莫须有的情节,佐证、安慰那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猥琐之心。
此类职场油腻之人,在这些基础工作做足后,会暗暗的随时关注、跟进事态的发展,如果你背景够炫,关系链够强,他会投你所好;若确诊你属人畜无害之类,此事即可告一段落。
还有一种职场油腻之人,自恃在某一领域,持续工作了10年、20年以上,工作经验上有绝对的发言权,便颐指气使,对任何人都看不上眼,既嫌弃你是科室菜鸟,又不放心随时提防着你比他强,因此各种打击,各种显摆,各种纠结。既想充当好为人师的角色,又不愿倾其全力传帮带,也没有高冷的个性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边到处散播着菜鸟的诸种笑话,衬托于自己的工作神话,一边随时关注着菜鸟的一举一动,唯恐有什么新的技巧方法,他没有学到。
此类人,一会炸裂着仿佛站于喜马拉雅山顶,俾睨一切;一会又会讪笑着,放低姿态,极尽谄媚计好之事,但当确认你其实没有卵用之时,就翻脸不认人了。此类妖蛾之人总认为自己很牛逼,其实真的很SB.当今,快速更新的认知岂是能通过以往经验来和别人谈学论道呢。
还有一种职场油腻之人,经常在朋友圈或同事中秘秀自己的优越感,我认识某某某,我跟某某某是连襟关系,某某某是我亲戚,我一般情况下都不跟别人说,张嘴便是“想当年”,总不能自控地翻看过去的“功劳簿”,在这个职场中人不断重新洗牌的今天,还把自己的过往、关系网拿出来说事,似乎不打几张背景牌都不好意思来职场混,事实上,如此刷存在感,不是混的很差,就是玻璃心。
职场中人,能力是你的关系网,口碑才是你的背景牌。“职场拼实力,进步靠业绩”。这应该是职场中人砥砺前行的铭牌。
身在职场,时时要有危机感,要有职业目标,职业“匠心”,要把职业当成一项独特的产品来花心思打磨。要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要力塑个人的职业形象。现代职场,拼得就是一个多元文化,斜杠身份。
唯此,才可远离职场油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