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谈美》这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美对于人生的意义。
谈美感,谈艺术,谈创造,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人生这个课题里来。人生是一个多方面却又互相和谐的整体。
如果要把它分开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
一个完满的人生,应该是这三种活动的平衡发展。
艺术与人生的关系非常紧密,先生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而先生也把人生分为了实际人生和整个人生。
实际人生只是整个人生中的一部分,艺术与人生都有一种完整性,都是以“情趣”为本体的生命精神的显现。
先生把过一世生活比作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具备的美点。
首先,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整体与部分息息相关,不能有移动或增减。
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在印刷时,误将“见”字印成“望”字,一字之差,原诗中自然与物相遇相得时的神情就完全丧失了。
这种艺术的完整性,表现在生活中,就叫做“人格”。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到进退取舍,小到声音笑貌,都是完整人格的一部分。
媒体经常会有一些好人好事的新闻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普通人,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点,比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大公无私等等,那么这就是他们人格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值得点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创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者是一篇美文一定是真情的流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抄袭别人。我们都学过这样一个成语,叫“东施效颦”。
西施心脏不舒服,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人们看到后就会觉得这样的西施更增添了几分羸弱之美。
隔壁的东施看到后,也学西施的姿态,不但没有达到美的效果,反而还让人家嫌弃。因为,“捧心蹙眉”是西施的原创,而东施直接搬过来就是滥调。
滥调说白了,就是虚伪的表现。
写文章如此,生活也是一样。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言行,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的,做人一定要真诚,一个真诚的人,他的人生未必会大富大贵,但一定是和谐完整的,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在先生看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这里的本色指的是有趣的、有源头活水的生活,而不是机械的、干枯的生活,它应该是显露人生真性情的生活。
一篇生命史就是一部作品,从伦理的观点看,它有善恶的分别,从艺术的观点看,它有美丑的分别。
这个世间,有美的东西就会有丑的存在,有善人也会有恶人。
就好比我们无法阻止别人去偷窃,但我们一定要保证自己不要有偷窃的想法,并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这样做的话,那么社会的风气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艺术和生活的创造之中都含有欣赏。先生认为,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
很多人都以为艺术家是非常随便的人,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在创作时是非常严肃的。
我们曾听到过关于“推敲”的典故,诗人贾岛写诗时为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诗,甚至走路的时候,也是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一遍又一遍反复斟酌。
艺术家如此,其实,善于生活的人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比如董狐宁愿断头也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也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这就是人生的严肃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于生活也要心怀真善美,坚持自己的底线,秉持严肃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得失,享受生活应有的乐趣。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是需要人们去认真体会的。
在阿尔卑斯山谷公路边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这也是先生寄予大家的厚望。许多人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里生活,就像是乘坐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上,每天都是形色匆匆,忙碌的生活让人顾不上去欣赏生活中的风景。
“慢慢走”就是教大家放缓脚步,把路旁的风景变成审美的对象。而“欣赏啊”,就是完成一次完满的审美经验,体验到真正的“美”。
也许很难做到自由超脱,但我们可以心怀美感,看淡名利得失和利害关系,做一个纯粹的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做一个本真的、充满趣味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