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
我们都喜欢勇敢的人,希望自己做个勇敢的人,但是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内在的考量。
除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关系之外,还有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影响或评价。
但是,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都有不想被人看见的痛处和疤痕。
我们一边渴求被人看见,一边又惧怕被人看见。
渴求被看见是因为希望获得理解或认可,惧怕的原因是怕自己的弱点被“见不得自己好”的人诟病,从而在自己的伤疤上撒盐。
即便这个伤疤已经结痂脱落,但只要它在那里,就会时时刻刻提醒着你。
你的神经记忆系统,会不断地传送过往痛苦的体验给你,心理上的疼痛体验比体感上的真切感受,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遭遇某些相似痛苦经历时,而表现出的类似“应激障碍症”的焦虑或恐慌。
只是很多人,都选择不说罢了。
不说,至少还可以保证自己是个“完人”,但这只是对自己的刻意保护,内心始终有部分是缺失的。
我不知道这种还不能称为“病”的情况,会有怎样合适的疏解方法。
但大多数人,会选择狂吃东西、消费购物、外出散心、转移注意力等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但是,还有两种方法,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一是哭泣,二是记录。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即便是女儿,也感觉“哭”这种行为代表着自己不够坚强。
但是,哭——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情绪发泄方式。
有专家称,流眼泪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哭泣可以使人的情绪强度下降40%左右,有助于神智怅然疏通,恢复理智状态。
如果,心里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儿,可以适当地宣泄一下,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
除此之外,就是记录。而记录的绝佳方式,就是写下来。
真实地面对自己当下的状态,坦诚地写下自己心里的每一句话。
写下那些正向快乐的事容易,写下那些表露脆弱的话很难。
的确,人最难得的,就是真实地表露自己,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痛楚。
这也是很多写作者,刚开始不愿意公开写作的原因,或者他们去找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开始写。
当然,每一个写作者都会有这个过程,刚开始输入不足,而自己身上的故事素材便可以实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个时候的文章,大多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也正是在写自己的同时,完成了“自我救赎”。
写作,是一个显化的过程,只有你把那些无法言说的经历,搬到桌面认真审视它的时候,你才能抚触到自己的内心。
我也见过很多抑郁症患者,通过写作完成了“自救”,又通过文字的力量,走上了“救人”的道路。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们,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将你的故事写出来。
用自己的手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在繁琐的日常和喧嚣的尘世里,给自己保留一份静处自洽之地。
或者,给我留言私信,讲给我听。
煮字生暖,落笔为念,我也很愿意成为你的树洞,一个不会说话的树洞。
本文首发于同名公号,欢迎爱写作的朋友一起来交流学习,互相赋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