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纪月法实行的是——双轨制。一方面,古人以序数标记月份,这便是我们熟悉的一月到十二月,而另一方面,古人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月份。
而在上古的不同朝代,地支纪月法与序数纪月法的对应方式又有所不同。我们而今农历的历法其实是夏代的历法。这一历法中,序数纪月法的一月(正月)就是地支纪月法的「寅月」,所谓「夏正建寅」。
但是取代夏的商王朝,又是以地支纪月法的「丑月」,也就是夏代历法的十二月作为正月岁首,将夏代历法的序数月份向前推移了一个月,所谓「殷正建丑」。
而取代商的周王朝,又以地支纪月法的「子月」,也就是夏历法的十一月作为正月岁首,所谓「周正建子」。
换言之,地支纪月法是永远固定的,而序数纪月法在夏商周三代是不固定的。三种不同的正月岁首,称作「三正」。
我们阅读先秦古籍有必要了解「三正」的差异,因为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
《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要看具体诗篇,例如《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就是夏历和周历并用。
惊叹于孟子对仁义的坚守,以及他的灵活和智慧。在这样处处刀光剑影的年代,没有丢失自己坚守和信仰的东西,坚守住“有所不为”的道德底线,而且还用一种因材施教的灵活态度试图教化魏襄王。
但从反面来看,这个年代不再是那个人人讲求体面的春秋时代,魏襄王现在面临的就是一个危机四伏、八面受敌的处境,眼下缺的就是兵器,再不行动起来,领土要被侵略、国民要被欺侮、颜面要被扫地、尊严会被蹂躏,孟子的这种说教,略显迂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