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流不息、热闹喧哗的城市来到村落,是每逢过节才会有的事情,记忆里,故乡总在脑海盘旋,故乡和炊烟相互交织、血脉相连。
穿过时间的尽头,回到儿时的记忆,记忆中,我走在泥土地里,看见前面瓦片搭成的小屋,正是我的老屋,一动不动、岿然屹立。然而最显眼的,是弯弯曲曲升起的炊烟。淡淡的炊烟落在广阔的天空,像在天空涂抹一层烟灰色的颜料,和不时传来的鸡鸣声、狗吠声相比,越发显得静谧。早上的炊烟,带着一股好闻的柴火味道,弥漫在鼻尖萦绕不去,我能猜到一定是爷爷和奶奶在屋里烧饭。
既见炊烟,马上便得知要到家了,这是我们家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每当回到老家,爷爷奶奶会早起,打开老屋的大门迎接我们一家三口回家。待从远处走向房屋,那一缕炊烟一点一点被放大,连续腾空升起,似乎看得不真切。等踩在院内的地板上,才恍然间知晓已经到了地方,再抬头看那缕炊烟,仿佛伸出手就能抓到一般。终于临近了,但却因太真实而产生了敬意。
老屋的炊烟每天升起,如果是在阴天,飘起的炊烟慢慢悠悠,似乎包含着一种忧郁的情绪。倘若遇上朦胧细雨,便是一幅农家水墨画,而这幅画,无需使用浓墨重彩,只消几笔,就能勾勒成画,简单却不失典雅。
约莫有许多年,我都沉醉在故乡的炊烟里,因为它的美,也因为它的静。它能给我带来温暖的感觉,那种温暖会在记忆里留存,在无数过往的画面里,它既朴实又可爱,时光翩然而过,能够真正留在心底的东西不多,无论是人或者物,只要在我们心里刻下深刻的烙印,就会在某一天顺着声音或者动作跑出来,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等我从幼小的孩童长成一个青涩的少年后,再也没见到炊烟的身影,它随着城市的变迁一同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村落变成了大厦,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似乎一切都在变,而我却开始怀念那每天早上从村落升起的炊烟。它在我心里的角落安放,驻扎在一块地方,等到夜晚无人就会出来游荡。时常我想,如果故乡不会变化,那么就能填补我那颗怀念的心。然而故乡是会变的,没有一种事物是静止不动的,长大后的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炊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故乡教给我的智慧,有很多是从那缕炊烟开始,它教会我成为一个踏实善良的孩子,在成长路上,成为我坚强的后盾,使我多年后回想起来仍觉得倍感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