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秋老虎发威,白天气温高达38℃。但时令已至立秋,俗语说的好“早晨立了秋,晚上冷飕飕”,更有一些树叶也纷纷出来应景:飘然而落。目睹此景,黯然神伤,不由想起年少早逝的明末才女叶小鸾。
叶小鸾灵慧绝顶,“三四岁,口授《万首唐人绝句》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十余岁时能诗词,多佳句。十四岁能弈棋,十六岁善弹琴,清泠可听。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皆有韵致,书法亦秀劲。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评她:“闺秀工为词者,前有李易安,后则徐湘萍,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几乎把她的文学成就与李清照并列了。而今人又把她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
她姿容绝世,十二岁时即娟好如玉人。她的母亲沈宜修评价她:“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她的父亲叶绍袁也称她有绝世之姿。她却不以美貌为荣,说:“女子倾城之色,何所取贵,父何必加之于儿?”
她性情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不喜奢华,视金钱若粪土,淡然无所求。每日临王子敬《洛神赋》,或怀素草书,不分寒暑,静坐北窗下,一炉香相对终日,与琴书为伴。
叶小鸾去世时,年仅17岁,距离结婚只有5天。人生常言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谁又能想到,正是“洞房花烛夜”的日益临近,叶小鸾对婚姻莫名的恐惧,仿佛一双大手紧紧箍住了她纤细的脖颈,以致香消玉殒,魂飞烟灭。
一个正值二八青春妙龄,正是一段少女怀春的美好岁月,怎么会对婚姻产生莫名的恐惧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她身边亲人婚姻不幸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她大姐叶纨纨的爱情悲剧。
叶纨纨从小就富有才情,有着少女的烂漫,勾画着五彩斑斓的人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其实她的悲剧人生,从她一出生就与之相伴了。叶纨纨的父亲叫叶绍袁。叶绍袁出生后,他父亲怕他早夭,就把寄养在姓袁的一家,通过名字就可以看出,意在不能忘记袁家的恩情。叶绍袁与袁家的袁俨从小一块长大,又是同科进士。为了亲上加亲,在叶纨纨刚满周岁时,两家就订下秦晋之约,叶纨纨的悲剧人生就由此开始。婚后七年,叶纨纨倍感婚姻不幸,抑郁寡欢,便消极遁世,遂有皈依佛门的念头。
对叶小鸾影响很大另一个人就是养母张倩倩,其实就是她的舅母。母亲沈宜修念着表妹张倩倩子女俱是早夭(可能是近亲结婚的缘故吧),加之自身家庭贫困,奶水也不足,于是就将叶小鸾送给张倩倩和沈自征抚养。
张倩倩与沈自征对于这个养女十分疼爱,悉心教导。而叶小鸾本就聪慧,所以刚三四岁,就可以流畅的背诵《万首唐人绝句》等诗词,不遗漏一字一句。大概在叶小鸾十岁的时候,张倩倩去世,于是叶小鸾又被接回叶家居住。
张倩倩对叶小鸾的谆谆教导,让小鸾才华横溢功不可没,但她身上如丁香一样的幽怨愁结,也潜移默化了叶小鸾。可能是子女过早的夭折,可能是丈夫经常外出自己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让张倩倩抑郁寡欢,黯然神伤。这一切,与之生活了十年之久的叶小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再者就是父母和二姐叶小纨的婚姻。虽说他们的婚姻都是琴瑟之好,幸福美满,但生活拮据,整天过着为生计奔波劳碌的日子。据说叶家一共八子五女,叶绍袁整天飘波在外,维持生计;妻子沈宜修上要赡养婆婆,下要抚养13个儿女,整日为吃了上顿想下顿而发愁。刚开始还有嫁妆可以典卖来贴补家用,再后来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小鸾有着敏感细腻的神经,更让她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下面我们就通过叶小鸾一首五言律诗《九日》,来了解她去世前的一些心路历程和最后的一丝人生渴望。
九日
风雨重阳日,登高漫上楼。
庭梧争坠冷,篱菊尽惊秋。
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
满空云影乱,时共雁声流。
这首诗与《秋暮独坐有感忆两姊》同为小鸾绝笔。作于崇祯五年(1632年)重阳节。作此诗时,小鸾一家正在欢欢喜喜地张罗她的婚事,而她也没有任何不适的迹象。九月十五日,夫婿家送来聘礼,是夜,小鸾忽然病,延至十月十一日早晨,终于与世长辞,离佳期不过五日。
约在八月底九月初,长姊纨纨曾专程回家探望妹妹。九月初五家人饯别纨纨时,曾约定九月二十日再聚,一起送小鸾出嫁。重阳节正在两个时段的中间。重阳本属佳节,但是,两位姐姐,小鸾闺中最亲密的朋友,却远在婆家,不能与她聚首。与此同时,嫁期又天天临近。家人都在欢天喜地的忙碌之中,没有人注意到小鸾情绪的变化,更没有任何人感受到她心中的紧张、焦虑、恐惧。她只好将所有临嫁前的感受一并写人此诗之中。
叶小鸾去世后,大姐叶纨纨哀伤过度,70天后也离世,年仅23岁。二姐叶小纨伤痛之余,为表达缅怀之情,撰写了杂剧《鸳鸯梦》以寄托哀思,她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戏曲家。
叶氏一家曾有过若干年的幸福时光。曾几何时,沈宜修与三位女儿“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沈氏宛君》),过着虽清贫却相当愜意舒心的日子。但自1632年始,三妹小鸾、大姐纨纨、二弟世偁、祖母、母亲、八弟、五弟等相继离世,叶小纨无时不在悲悼之中,尤其是大姐、三妹和母亲的死对她打击太大。叶燮后来回忆说:“余伯仲季三姊氏,自幼闺中相倡和,迨伯季二姊氏早亡,仲姊终如失左右手,且频年哭母、哭诸弟,无日不郁郁悲伤,竟以忧卒焉。”在三姐妹中小纨年寿最长,因此,她所承受的生离死别的痛苦也就特别多。越到后期,她的诗词愈趋沉哀。长姊纨纨的沉哀源于不幸的婚姻,她的沉哀主要源于哭死伤离,《经东园故居》就是伤逝之作。
临江仙 经东园故居
旧日园林残梦里,空庭闲步徘徊。雨干新绿遍苍苔。落花惊鸟去,飞絮滚愁来。
探得春回春已暮,枝头累累青梅。年光一瞬最堪哀。浮云随逝水,残照上荒台。
东园是小纨娘家午梦堂的后花园,是他们曾经嬉戏、唱和的乐园。东园对于叶氏姐妹之重要,一如大观园之于金陵十二钗,又如百草园之于鲁迅。自骨肉分离、亲人谢世之后,尤其是明清易代之后,这青春的乐园已经变成荒凉的失乐园。
1645年,清兵南下江南,叶绍袁带着三个儿子四处避乱,永远辞别了家园。不久,两个儿子误食毒菌而亡,绍袁也于1648年病故。同年,叶小纨的丈夫也因病辞世。经此世变之后,小纨偶回故园,其感慨可想而知。从词句中可以推断,她曾在这旧园子里徘徊良久,但触目之处,无不是引其伤怀之景物。空空的庭院湿漉漉的苔藓,无奈的落花,无聊的飞絮,还有那累累青梅,引得小纨而哀不自胜。
叶小纨的伤痛,我们感同身受;叶氏三姐妹的身世,让我们唏嘘不已。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叶家,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伤痛,带来了思考,带来了启迪……
写后话:
第一次读到叶氏三姐妹的诗词及身世,让我产生了锥心般的疼痛,就想把这一段凄美感人的故事与朋友们分享,一直又找不到契入点。我就借助于网络和其他书籍,摘抄了沈氏母女四人的诗词。曾有两天晚上,半夜难以入眠,起身把相关资料全部看看,还是不知如何去写。时至今夜凌晨三点,又在碎碎念叨她们姐妹三人的故事,心有所悟,就匆忙在手机上输入,把这段未了情赶紧了解,否则自己的生活难以正常进行。三个多小时的忙碌,既是对叶氏三姐妹的奠念,也是为自己的那段读书经历划上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