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啊,谈谈自己的变化。
那个夏天,最后一次坐在熟悉的教室里写下高考后的志愿,我以为我看到了未来的路。
这个夏天,我站在老家的院子里,久违的风习习吹来,我又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
整日游走于繁忙的节奏,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觉察的能力。就像如今走在村子的街道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我不曾想过,当我走在这一条条街上时,我究竟是走在哪里?
我总是下意识的以为这条街仍然是这条街,哪怕过去了二十多年,哪怕它早已经改变了旧时的容颜。
哪怕它的模样未曾改变丝毫,它还是它么,我还是我么?
我在做什么?
对一条街的追问一如对自我的追问: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我多久没想过这个问题了?哪怕我以为我每天都在想,每天都在做事,甚至为此学会了列计划、写晨间日记,学会了复盘与回溯,学会了项目管理,学会了5Why、SWOT分析、复利、分形、黄金法则圈……
就像那只追胡萝卜的驴。
繁忙、庸碌、一潭死水,却步履不停。
相比之下,如今,我更愿意做一只追逐自己尾巴的猫。
有时候我在想,人和人的区别是什么,到底哪里不一样?
就像一条街和另一条街。
现在,我倒觉得人跟人的区别与街跟街的区别差不多,甚至还没有街与街之间的差距大。
毕竟人跟人再不一样,生理基础也是相同;可街道之间呢,却是有土路、有公路、有铁路、甚至飞行航线。
有人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就是这痕迹,将人与人、人与物、甚至是物与物,相连。
万物互联不再是一个梦。
它从来就不是一个梦。只是我们如今才有所察觉。
只有当它的强度大到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才有所察觉。
又回到上面一文(昨晚)的那个问题:当下科技的极限探索独领风骚,还是古时心绪的极致覃思更胜一筹?
前面从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略微阐述了一下,现在把它扩展到了整个人类,有解吗?
每一个时代的喜好、风潮、道德、文化都大为不同,对于这个问题,只能从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捕捉线索。
那段波澜壮阔我们曾经参与,如今却只能从残垣断壁中寻找证据。
回到个体,此在的这一个我。
我就无关紧要了,就像此前几本书的思考里详细剖析的,哪怕这一个我做出了再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免不了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而这历史,也不是我的历史,甚至不是人类的历史;而这潮流,也不是潮流,就像时间并不像我们通俗以为的那样。
这些宏大的叙述跟我没有关系。就像相对论带给我们的那个启发:光锥之内,才是命运。
于是回到文章开始的两个场景,它其实是一份自我追问:我如何认识这一切,我在乎的是什么,我又该谋划什么,我将怎样走下去?
没有答案。
只有源源不断的追问。
追问没有答案,在一个个瞬间点上却有结果。就如这一个点。
所以,变化是什么?
那就是此前我坚信自己将追逐一个可以预见的人生,如今我愿为不期而遇的惊喜而拼搏。
“与有情人,做开心事,莫问是缘是劫。”这句纵情任性的话如今再看竟有了一缕感动莫名的深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