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传《沧海波澄》中,叶嘉莹还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国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理想、志意、持守、道德时常感动着我。尤其当一个人处在一个充满战争、邪恶、自私和污秽的世道之中的时候。你从陶渊明、李杜、苏辛的诗词中看到他们有那样光明俊伟的人格与修养,你就不会丧失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我虽然生平经历了离乱和苦难,但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而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志意,是黑暗尘世中的一点光明。我(叶嘉莹)希望能把这一点光明代代不绝地传下去。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假如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未来的1000年,甚至5000年以后。给他个机会可以带走一些东西,请问,他应该带走什么。带走技术?技术到时早就过时了。带走钱?今天的钱到时得贬值到什么程度?由叶嘉莹先生的观点延伸出去,你能看到一个很特别的答案。也许我们应该带走的是,诗。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古诗词里面,几乎有着无穷无尽的人生支点。也就是,你的每一个情绪、每一个状态,都能在诗里面找到共鸣,找到出口,找到解决方案。
壮志未酬的时候,有辛弃疾的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孤独落寞的时候,有杜甫的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怀才不遇的时候,有李白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思念爱人的时候,有李商隐的那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天叶落的时候,有屈原的那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春天花开的时候,有朱熹的那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等,这张清单几乎可以无限地列下去。换句话说,读诗远远不止是品读词句,而是为人生的境遇找一个支撑。你总能发现,居然有人跟你有过一样的境遇,而他是用这样的心态面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