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的坏情绪里有一多半是因为“没有及时地拒绝”。因为接受了不想接受的,说了不想说的,忍了不愿忍的。由此引来接连不断的坏情绪。因为心里委屈又纠结,所以看什么事儿,想什么问题都带着这股情绪。因为没有及时的拒绝,导致问题层出不穷。现在想想实在是不应该的。但我好像真的不具备这种能力,心里已经想的很清楚,但当别人请求我做什么的时候,我还是会立刻马上口是心非的说:“好的”!其次,当我不情愿的接受一些事物的时候,做起来也不太顺利。本来是要做好事,结果变成了苦大仇深的姿态。费力也不讨好,搞得彼此都很尴尬。细数这些过患,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拧巴过来的。
我想过很多对峙这个问题的办法。纸上练兵总是很有效果,但实操起来就显得困难很多。有些人觉得这不是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总能果断而又理性的做好抉择。还有一些情商极高的人,他们既不得罪人,又能取悦自己。这些能力我都不具备,与我本人的个性也不符。或许是忍耐到了极限,又不想撕破,就开始努力想办法帮助自己解决这个心理负担。我必须要在在该拒绝的时候及时拒绝,绝不拖泥带水。
我是一个佛教徒,我的师父教导我说:“要慈悲。”这个概念十分宽泛,但我所能理解到的层面就是乐意助人,发大乘心,以众生利益为先。当然这不是我们能做到的,倘若我们做到,那我们就成佛了。也就不用在这儿呆着,而是在殿里坐着等着被拜了。这是我们佛教徒需要努力的方向,那我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常感到自己在努力修持的过程中并不自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认为我不能拒绝——及时我不想做——因为我需要做(教戒)——所以我不好拒绝——我做得不开心——负能量爆棚。
何为“无我”?“无我”就是,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这是达摩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佛教的核心教戒。我以前觉得这句话很玄,实在是不懂。但恰恰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些帮助。试着想一下,如果说我的信仰教育我成为一位菩萨,也就是让我一视同仁的对每一个人好。如果我要是把自己也当做别人,那么无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我都要学着像菩萨一样去照顾每一个人。这每一个人种不也包括“自己”嘛?!我的问题来源于我有了分别心,我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我认为我应该照顾别人,所以我不能拒绝。这个分别其实很麻烦,会进入很多的怪圈圈。甚至往深讨论,会很晦涩。简单点儿来想就是,我的信仰告诉我,你应该成为一个菩萨。一个菩萨就是善待每一个人。那你也属于每一个人之内啊。这样一来就简单多了!当事情发生,首先把自己和别人全部放在一起,去客观考虑一下每个人的需求状态和条件,然后尽可能的合理安排协调。这样一来,我就“无我”了!因为把自己也当成了别人。
或许这个思维的理路还是与很多瑕疵和不圆满,但至少往前走了一小步。我要像菩萨一样爱别人,也要像菩萨一样去爱自己。一视同仁,包括自己。
有人问达摩:
“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
达摩笑了笑,回答:
“无我;慈悲;智慧;自在。”
何为“无我”?“无我”就是,
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何为“慈悲”?“慈悲”就是,
要把别人当成自己。
何为“智慧”?“智慧”就是,
要把别人当成别人。
何为“自在”?“自在”就是,
要把自己当成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