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带给中国百年屈辱的地方——东交民巷

摘抄,带给中国百年屈辱的地方——东交民巷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18:56 被阅读0次

    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腐败软弱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又与其它列强国家签订了《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也因此在中国获得了各种特权,凌驾于政府和人民之上。

    中华民国成立后,却没能收回列强在华的各种权益,反而还让列强通过特权进一步去蚕食和瓜分中国的利益。

    后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但依然没能收回列强在华的各种权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特权才终于被收回。

    而在这一百多年中,列强之所以能胁迫清政府就范,不断瓜分中国的地盘和利益,就是因为他们在一个地方建立了使馆区,一跃成为了“国中之国”,让清政府不得不听从他们的安排。这个地方就是北京的东交民巷地区。

    可以这样说,东交民巷的过去,不仅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列强带给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列强会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区,进而成为“国中之国”,让清政府屈服,乃至到了民国时期,列强依然为所欲为的?

    1、本是贩粮街道,逐渐演变为政治中心

    公元1272年,元朝建都北京,史称大都。由于南北交通不发达,南方的粮食大多会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元大都的城墙外面。于是在出售粮食的这一带,就形成了一条街道。

    这些粮食中,大米居多,也有许多“香梗糯米”,北方人称糯米为江米,慢慢地,这条街道就被称为“江米巷”了。后来江米巷中间修了棋盘街,棋盘街以东称为东江米巷,棋盘街以西则称为西江米巷。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命人扩建元大都,江米巷就被收进了北京城内。因为东江米巷离紫禁城很近,于是从明代开始,许多重要衙署、寺庙、王府等都建立在这一带,同时还建有接待来北京的少数民族官员和外国使臣的会同馆,而在此之前,就已经建有四译馆了,也就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会馆。

    由于“江米”与“交民”二词谐音,“江米巷”就渐渐被人们叫成“交民巷”,而这就是东交民巷的由来。后来,“东交民巷”因为其特殊性,便不再指代这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了,而是泛指包括衙署、王府和会同馆等一大片区域。

    清军入关后,依然定都北京,在都城的修建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东交民巷的政治功能就被保存了下来。

    根据史料,顺治年间,与清廷建立邦交关系的只有蒙古、西藏等依附于清朝的少数民族部落和缅甸、高丽等周边藩国,基本没有与西方国家交往。

    但因俄国和中国的陆路交通很方便,公元1655年,俄国在派使臣前来进贡的同时,也要求互通贸易,他们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的会同馆里。

    公元1689年,清廷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 达成边界协议,允许互通贸易。 5年后,清政府允许俄国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俄国则将其命名为俄罗斯馆。但它的性质并非外交使馆,而是一个驻外的商贸机构。

    清朝末年东交民巷使馆区图

    而俄罗斯馆的设立也正式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他国可以在东交民巷设立一国使者的专用驻地,这为后来列强在此修建使馆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东交民巷后来的命运, 也就此埋下了伏笔。

    2、列强入侵,清政府妥协

    雍正在位期间,俄国试图通过经商达到入侵中国的目的,为了维护边境稳定,雍正做了些许让步,允许俄国在东交民巷修建教堂,以及每三个月与清政府进行一次贸易往来。但俄国却不满足,他们让自己的留学生私下编译《中国地理手册》,甚至描摹宫廷收藏的全国地图。

    除了俄国,英国也是较早与清政府进行贸易的国家。乾隆在位期间,英国为了扩大对华贸易额,于公元1792年,带着600多箱精美仪器和武器,以及英国王的国书来到了中国,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则另有目的。

    因为国书上有七项要求,比如允许英国官员常驻北京,割让土地给英国人让其居住,以及效仿俄罗斯,在东交民巷建立商馆等。

    乾隆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这些要求,而当时清政府国力还算强盛,英国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了,但他们接下来却准备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了。

    奥地利大使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王朝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工具。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强迫清政府分别与他们签订《北京条约》,内容就是允许他们可以合法地在北京建立使馆。

    英法联军之所以坚持要在北京建立使馆,是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待在皇帝身边,一定可以控制清政府,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

    之后,俄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效法英国和法国,相继在东交民巷建立了使馆。不过当时列强所居住的使馆面积只占东交民巷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地方行政权仍归清政府所有,中国人也可以自由出入。

    到了1900年,以“扶清灭洋”为宗旨的义和团迅速壮大,不断打砸列强的使馆和教堂,八国联军以消灭义和团为由,派兵占领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中,列强要求,中国人不再被允许进入东交民巷,各国也可以在此驻兵。就这样,东交民巷成为了 “国中之国”。

    之后,列强便大肆扩建使馆,以及医院、邮局、银行等。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一度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注意,纷纷前往体验和尝试。同时,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建立,不仅加速了北京城的发展,成为中国人民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

    3、新中国成立,东交民巷退出历史舞台

    中华民国成立后,因其弱小的国力,没能收回列强在华的各项权益,反而是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复辟(bì)当起了皇帝,他曾在就职演说上,公开表示会遵守列强曾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不久之后,他就被赶下台了,为了保命,他与心腹杨度、严复等人都立即躲到东交民巷避难。而在此避难的还有康有为,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等人。

    1926年3月12日,日军炮击天津大沽口,炸死炸伤国民军官多人。随后日本又联合英、美、法等国家,以《辛丑条约》为名,要求国民军撤防。

    东交民巷

    3月18日,李大钊组织10万群众示威游行,然而段祺瑞却下令向群众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因为李大钊是领导者,反动军阀便将他视为重点抓捕对象。

    4月,张作霖率军占领了北京。在苏联同志的建议下,李大钊前往东交民巷的俄罗斯使馆避难。但在第二年的4月,张作霖就派人强闯俄罗斯使馆,抓走了李大钊,并在蒋介石的密电下,将李大钊等多名革命党人无情杀害。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各国使馆也纷纷迁往南京,东交民巷地区理应归还中国,然而列强却以《辛丑条约》责任未尽为由拒绝归还。

    后来随着“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为了在外交上博得列强的同情,也就顾不上东交民巷的事情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随后占领并控制了东交民巷的使馆区。之后,日本又扶植了汪伪政府,不断对人民实行奴化教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收复北京后,一并将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行政权收回,但除了日本使馆,其它各国使馆仍然存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入东交民巷,以宣誓主权。而各国使馆在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只能紧闭大门,再也没有了以往高高在上的气焰。

    新中国成立的当天,按照国际惯例,需要尽快将建国公告送达各国政府。于是在开国大典结束后,周总理就安排外交人员迅速将建国公告送往各国使馆,当时东交民巷还有苏联、美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旧领使馆,这些国家在收到中国的建国公告后,当即就将消息发给了自己的国家。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布公告,宣布征用各国原使馆和兵营。此后的几个月内,陆续收回了英、美、法、俄等国的兵营。至此,东交民巷作为代表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历史角色,终于宣告结束。而之后陆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一些国家,则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

    1957年,北京在建外大街北侧、日坛公园附近建立了各类使馆41座,容纳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又建设了一些使馆区,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使馆安排到这里。

    1959年,中国政府再次发布公告,要求东交民巷内的各国使馆搬到新修建的使馆区。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东交民巷的使馆全部搬迁完毕,东交民巷的使馆功能就此宣告结束。

    1992年,东交民巷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人们勿忘国耻。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东交民巷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这一百多年,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弱国无外交”。虽然东交民巷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的国力也日渐强大,但东交民巷的存在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要努力发展,强大自身,用实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带给中国百年屈辱的地方——东交民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e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