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心庐医话 |四脉之学

观心庐医话 |四脉之学

作者: 观心禅院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15:25 被阅读0次

文 |观心居士

中医二部,一从法入,一从理入。法入者,若《伤寒》。理入者若《内经》。

法,即药法。欲彰药法,应知四脉。

人身前后左右,可名四脉。

左半身为阴,名为左脉。右半身为阳,名为右脉。身前名为前脉,身后名为后脉。

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而实际人之真火大阳亦发自身后。故负阴而抱阳一事虽为极理,亦不应执之一面。

人之大阴大阳,虽各贯通身,阳中有阴气,阴中有阳气,然其本阴所系,使左身主阴;本阳所系,使右身主阳。

人之左肾为本阴,右肾为本阳。凡习医者,若不知本阴本阳,学则一无是处。

本阴所系三阴。本阳所系三阳。但自古三阴三阳六经之辨,繁复艰深。即令神医现身说法,亦不能时时明辨六经强弱之状。

故六经之事,于今时代习医实际来说,稍知即可。求明辨六经六气,于今人而言,全无实义。

今之初阶医学药学,若明四脉,已是了不起之成就。若明四脉,其实用意义,比妄求六经,要有用得多。

四脉之学,于今之药学实用而言,意义甚大。

我常见中医不知四脉,而误用药之事。譬如白芍,其药气入左右脉。

白芍本来主入左脉,倘患者左右脉虚,无论是左脉虚还是右脉虚,二脉任何一脉虚极,白芍之寒,俱有致命之弊。

黄柏本来主入右脉。倘患者左右脉虚,无论是左脉虚还是右脉虚,二脉任何一脉虚极,黄柏之寒,亦有致命之弊。

而同为大寒之黄芩石膏,若患者前脉实,无论是左脉虚右脉虚,误服黄芩,或误服石膏、栀子等,均不构成危害,亦不会有明显不适。

又如:梨虽大凉而不妨左右脉。前后脉实而左右脉虚者,食梨断不至有显著危害。

而太阴脾气寒者、太阴脾元虚者,或太阴肺气寒者,太阴肺元虚者,食梨则有大患。若太阴急伤寒者,食梨则肺闭不宣。

此处云虚证者,因何分为脾气寒、脾元虚、肺气寒、肺元虚? 因人之五脏四脉,各秉元气,其元气与寒热有别、与药气有别。

元气非特指先天之气,亦指后天本气。此事可稍记。

四脉之学心法口诀:

左脉肝  右脉心  前脉肺    后脉脾

自古医家不明四脉,著药典药论胡乱发挥者比比皆是。今人以古来各家药论为习,所得多糟粕。

今人若能精研百药各入四脉何脉,于医学正治有莫大意义。

相关文章

  • 观心庐医话 | 何谓阴阳

    文 | 观心居士 观心居士所创立“既济门”一脉医学体系宏大,被誉为“小内经”。在此先从人身“ 阴、阳、精、血、气...

  • 观心庐医话 | 发烧原理

    文 | 观心居士 发烧分寒病发烧、热病发烧。我们立足于当代生活环境下来看,热病发烧极其少见,几乎仅见于幼儿。 幼儿...

  • 观心庐医话 |医易之异

    文 |观心居士 最近无暇顾及医学方面。今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有位河间金栋医生在破斥“医易相通”之说,我深以为赞。 中国...

  • 中医与情绪探究(一)

    文/ 观心居士 《观心庐医话》云 : “真火生真阳,真阴生真水。” 人身最理想的状态,是水火既济,阴阳调和。 当人...

  • 观心庐医话 | 药法从心

    文 | 观心居士 有问《伤寒》不同于《内经》,此话何解 ? 答:《内经》代表医理。《伤寒》代表方法。从方法入手,并...

  • 观心庐医话: 血气要义(一)

    文/ 观心居士 人通身血气之根决,在于阴阳。若血不足,一定是先由阴阳的衰变所造成;若气不足,也一定是先由阴阳的衰变...

  • 《观心庐医话》: 济肺真义

    文 | 观心居士 人的左肺,真阴主之。 人的右肺,真水主之。 人身真火若壮、大阳若充,则真阴得运。真阴生真水,真水...

  • 观心庐医话 | 生机大药

    文 | 观心居士 人类之疾病,皆乃业力之体现。 一切医学手段,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有用。人类的一大愚昧,就是过分...

  • 观心庐医话 | 肺气通论

    文 |观心居士 人身健康之态,是真火伏于下,真水济于上。此是人身阴阳充盛的状态。人之阴阳充盛,则人五脏三焦,升清降...

  • 观心庐医话 | 寒热正调

    文 | 观心居士 世界上的病,若分门别类,应分为伤寒门(含温病)与慢病门。 慢病调养的至高心法,在正养阴阳。伤寒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心庐医话 |四脉之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fy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