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了刘媛媛的《逆流而上》,是《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的再版,可能是由于年龄相仿的原因,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感触,所以也就边看边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了。
书里有这样一部分,标题是《我为什么总是充满动力》。
首先,讲到媛媛跟妈妈在商场里逛街,买了一对金耳环,当时的她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然后毫不犹豫地给妈妈买所有她喜欢的东西。
接着,还谈到了一位做教育媒体的记者朋友,因为稿子被更多的人知道,而让“给住校的留守儿童录睡前故事”的项目得以传播开来,更多的款项将被捐出,更多的孩子将会得到帮助。
然后,聊到亲戚家的一个妹妹,为了能够去赫尔辛基留学,三次考托福的事情。妹妹的目标是九十分,第一次考虑八十八,第二次考了八十五,第三次考了九十九。这一切只因为当初妹妹在读高中时,看了张小娴的《雪地里的蜗牛奄列》,里面描写堆满雪的赫尔辛基很美。
通过以上3件事情,媛媛总结道:没有动力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每天都觉得倦怠、懒散、堕落。另外一种是,正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坚持不下去。
其实,这两种情况,我曾经都有过。
特别怀念小时候,还在上一年级的我,那时候经常有临摹汉字的作业,我总是临摹不好,要么被老师说写的时候力度太大了,不行,要么被老师说力度太小了,也不行。本子上擦擦写写,甚至因为擦写太多次,本子都磨破了,边哭边写。
不服气的我,找来好几位“通过”的同学的本子,一一核对,发现老师就是对我太严格了,他们有的明明写得还不如我呢。
于是,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好。周末大家都去玩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笔一划临摹,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得到那位老师的肯定。
可惜,直到升了三年级,换了语文老师后,我还是没能得到那位启蒙语文老师的肯定。
但那又怎么样呢?
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了“兴趣选修课”,每周二下午的班会课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自己喜欢的课。我当时选修了“书法”,于是,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和第一支毛笔。
还记得当时选修课的老师说:“练好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练好的,一手好看的钢笔字,需要不断练习。”
于是,我告诉自己,以后每天我都用钢笔写字。
直到小学六年级,老师第一次在班级上夸我写的字工整好看。
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也纷纷夸过,甚至在高考前,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复印出来,贴在墙上当作范本。原因是字迹工整,行文优秀,有理有据有情感。
如果,因为一开始启蒙语文老师放学后留我改作业,我放弃了自己,放弃了写字,也许我的语文将会一团糟。
所幸的是,我没有放弃。所以,给自己一个努力的理由吧!
作者|我是黄太后
一个致力于个人成长、独立的90后职场女青年,感谢你的关注,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带给你一点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