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身体与共情——读书分享》

《身体与共情——读书分享》

作者: 春暖花开zc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23:01 被阅读0次

讲师四期翟冲【读书】分享第584天2018.08.09
身体与共情
当婴幼儿发育到某个阶段,他们就学会了将自己的感觉与周围人的感觉区分开,对于成人,我们则可以通过身体来理解别人表现出的潜在情绪信息。

 社会心理学家宝拉•尼丹瑟致力于研究身体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虽然传统观念认为情绪源于心理,但是尼丹瑟发现了身体在情绪体验中的重要地位。

 尼丹瑟设置了一个情绪激发实验,要求被试观看一个变换表情的视频(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搞笑等),同时完成按键任务。研究者发现,当视频中的表情变换时,被试自己也在无意识地模仿。

 丹尼瑟又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自由地模仿他们所看到的表情,另一组被试被要求在牙齿和嘴唇之间含一根竹签(阻止他们变化面部表情)。研究者发现自由模仿组的按键反应速度要快于不能模仿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面部表情会向我们的大脑发送反馈信号,这会影响大脑感知到的真正情绪,比如当你模仿微笑的表情时,即便你在心理上并未感受到愉悦,微笑的面部表情动作仍然会向大脑传达你在微笑的信号,大脑会误以为你很开心,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尼丹瑟的研究引发了一个思考,让婴儿使用安抚奶嘴是否会对儿童感受、表达和理解他人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呢?

 虽然安抚奶嘴可以让婴儿模拟吸吮母乳的感觉从而实现情绪安抚的作用,但是安抚奶嘴是否会和尼丹瑟实验中的竹签一样,阻碍婴儿自由地模仿、表达情绪呢?虽然并未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据,但是尼丹瑟认为安抚奶嘴是有一定危险的,应该谨慎使用。

相关文章

  • 《身体与共情——读书分享》

    讲师四期翟冲【读书】分享第584天2018.08.09身体与共情当婴幼儿发育到某个阶段,他们就学会了将自己的感觉与...

  • 读书与共情

    最近一直在读《包法利夫人》,断断续续,始终没再次读完。婚姻生活的无趣和绝望,带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想到了《安娜...

  • 读书手帐打卡DAY23

    #敏感与共情#

  • 为什么孩子越哄越哭?是因为你不懂儿童心理(父母必读)

    所谓理解与共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育儿方法。父母用“理解与共情”的方法回应孩子,孩子以后才能习得“理解与共情”的...

  • 2018-01-18

    “亲子关系与共情”的探讨

  • 具象与共情

    熟悉思维的内涵和外延举例说明什么是具象思维 一、具象思维 看到“具象思维”,想到某次跟一个群友的微信,因为算不上咨...

  • 倾听与共情

    张艳 焦点网络中级七期坚持分享第265天 今天的标题一看就知道学习了(捂脸),给孩子们洗完澡,给橙子讲完故事,...

  • 同感与共情

    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人存在,但也不能太依赖社会他人而存在,严重脱轨的时代人生是衰败的,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我们假...

  • 请求与共情

    下午奶爸要带两个娃出去散步,森森(6岁的儿子)突然说他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宅在家里玩乐高)。女神(妻子)说:“宅在...

  • 同步与共情

    “共情(empathy)”,是说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比如我们看一个电影,当剧中人悲伤、疼痛或者高兴的时候,我们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体与共情——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jh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