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杭州纪行(2)

杭州纪行(2)

作者: 今生有缘528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22:39 被阅读0次

          新学员培训后,今天正式进入“一课教学研究”。

        今天是第一版块,主要是学生研究,上下午共六个小时,七个报告,其中包括6个观点报告+1个专家点评+1个专家报告。六位“一课研究”的老学员,每人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我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过程及成果。

          惊讶于作为一线教师,不管是一节课(圆柱表面积),一个概念(分数基本性质),一个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只是一个书写形式(笔算除法),一个数(一亿),一道题(钟面时刻),只要深入细致的研究,照样大有作为。

          惊喜于他们的研究与我的思考能够共通,幸好我平时有阅读有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能达成共鸣,听有所思。

          突然感觉自己非常幸运,能和这些有些共同志趣的同仁们一起,步入课堂研究的队伍,正是这些接地气的,贴合学生与教师教学实际的研究,才使每一位致力于课堂实践研究的普通教师身上都散发出了光芒,这光亮不仅让他们展现出迷人的风采,同时也映照到我们参与的所有老师的眼中、耳中、心中。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他们一样研究、思考、实践,而只要行动起来,坚持下去,一定能有所得。

          六位学员的观点报告后,就是郜舒竹教授的精彩点评了!作为全国小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郜教授的《小学数学这样教》我曾读过,也经常在各类核心期刊上看到郜教授的研究文章,这次能近距离见到郜教授,有些小激动,有种赚到了的窃喜。

          郜教授首先对六位老师的报告做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如何优化及深入的着力点,力求让老师们的研究更具创新点,理论功底更加强。

          下午郜教授的报告可谓大咖带来的大餐——《数学学习中的“同形继承”》。郜教授先从现在课堂的现状说起:从变教为学走向真实学习,而真实学习追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真实需求,真实经历,真实生成,真实交流,真实理解。郜教授认为,要研究学生的学习,通过生成来学习,是个好方法。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形继承”的含义,郜教授从“形式与内容”说起,正像朱老师4月份线上交流时提到的“形式与内容”,形式是能感知到的成分,内容是隐于形式的成分,而数学教学仅关注形式是不够的。接着郜教授以丰富的实例像我们展示了学生的各种错误现象:小学生依赖形式的思维,低龄儿童数与量的混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小学生眼见为实,思维中颜色敏感,不自觉的自觉,对称混淆,大减小,加倍减半等等这些我们平时教学中真实存在,常见的错误,郜教师逐一分析,让我们充分感知低龄儿童思维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理解继承心理。继承心理简言之就是相互影响,也就是前面的题目影响后面的题目,而且这种现象具备普遍性。儿童这种依赖形式的思维以及容易被相互影响的继承心理即为“同形继承心理”。

          郜教授指出,破除学生潜意识里同形继承心理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和起点。我们的数学对象要将形式与内容建立联系,同时指出,形式上的记忆不等于理解,要通过操作让形式背后的内容显现出来,要引导儿童经历学习的三个阶段:操作——图像——符号,可以从操作开始,让学生明白符号背后的内容,为算法讲故事,借助比例思维用新的眼光概括以前所学的关系,从而利用反继承现象设计学习活动,将教学目标与学生行为之间建立联系,设计从“形式”  想“内容” 的学习活动。

          郜教授借助大量的典型案例,精准剖析学生错误形成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分析过后,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从他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些具体问题的阐述,三个小时,我们对这位慈祥和蔼幽默睿智,并时不时冒出许多流利英文专业名词的学术“老者”恋恋不舍,都期望他能再多说一些,多讲一些,多举些例子,多指点些迷津,但时间有限,好在朱老师把郜教授的文章向我们做了推荐,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继续研读,继续学习,从中汲取营养的。

          趁着太阳还没下山,赶着去西湖的姊妹湖:湘湖。夕阳下的湘湖、湘堤静谧美好,一个人在湘湖边走走、停停,放松绷紧的神经,给这充实的一天增添了更多幸福的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杭州纪行(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jh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