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我最爱的是散文。将我带入文学世界的,也正是散文。而这个机缘巧合下的指明灯便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遇到《文化苦旅》之前,我是一个沉溺在言情小说里无法自拔的沦丧少女,从小到大的正经读物除了课本,便只有小学时的《课堂内外》以及高中时的《读者》与《意林》了。
遇到《文化苦旅》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比言情小说更好看的书。自此,通过《文化苦旅》打开了通向散文的大门,再通过散文打开了文学世界的大门。
我与《文化苦旅》的机缘始于高二。彼时,舍友有一位学霸的男朋友,在她十七岁生日那天,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本《文化苦旅》。光看这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书名,就让人望而却步,舍友哭笑不得,可直男的礼物总是让人不忍责备。最后左右无用,便寻了一垫桌脚的用处,也算是告慰学霸的拳拳爱意。
数月之后,房东良心发现,终于为我们换了一张新桌子,它也终于功德圆满,重见天日。接下来的事情,我觉得就好像是命中注定:寝室四个人,偏偏是我俯身拾起;明明灰尘遍布,我竟也鬼使神差的翻开了看。
然而,这一看之下就不得了了: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优美的文字,这文字怎么可以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读之畅然,感之叹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头扎入《文化苦旅》的世界。它成了陪伴我整个高三的枕下读物,每天题海战术做得再晚,也必须留下点时间看上几页。
高中已过去很多年,我离《文化苦旅》而去也已很多年。我几乎忘了这本书的真实样子,已不记得当年所感所叹到底是因为散文的文字魅力,还是余秋雨老师传达的文化魅力。它已变成历史的注脚,只让我记得我来着哪里。
最近,网上买书,为凑满一百块,偶然见之,没有多想便加入了购物车。只是买来数日也未曾翻开。今日得空,便从小叙读起,全当回顾当年的心理历程。
余秋雨老师的《新版小叙》,是从一则笔记开始的,大意是:旅世游子,因人气健旺而遭多方记恨,屡次传来秽言凶讯,家人虽未亲见,但被死去次数多后,难免信以为真,狠心割舍后,游子却又器宇轩昂而归的故事。
起初,我大为疑惑,然而深读之下,我方大惊失色。原来,《文化苦旅》苦的不只是文化本身,苦的亦不只是与我的相识之旅,苦的还有作为文学读物的波折问世。
“当时国内的多数媒体,还不清楚诬陷和诽谤是刑事犯罪,因此都围绕着它,连年倾泻,恶语滔滔……”
“此书盗版数量至少是正版的十八倍……”
“那么多报刊一直在伪造它的种种错误,顺便把我也一起伪造,一起作假……”
……
我面红耳赤。我的指明灯,我的启蒙老师,我竟不知它有如此波折的身世,我惭愧至极。我也实在想象不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何在当年会被全世界指摘?我愤概难平。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文化苦旅》了解了中华文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文化苦旅》爱上文学。但我知道《文化苦旅》的读者一定遍布整个华人世界,一定遍布各个年龄段。然而,这‘一股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完全不已广大读者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余秋雨老师在《黄州突围》篇里所说:“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
然而,也好在,‘一种散落四处的文化良知开始汇集起来’,二十几年后,几经波折,这本书终于得以再续,全新回归。而我,经过八年的时光荏苒,也有幸再次与它相遇。
这次的相遇却仿佛是初见。是真正意义上的初次认识,也是再读之下全新的心情与感悟。常读常新,它是真正的经典。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碟躞,以此为归。”这是小叙结尾。
而恰好手机里播放的《梦西湖》也正处于结尾处:“古往今来,天上人间,你是最美的传奇。”
以词达意,时空交叠,恍然如梦,泪雨潸潸。
PS:单引号里的内容摘自余秋雨的《黄州突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