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传统定义上“大胆”的人,我对很多东西感到恐惧。
小时候,爸妈出差,许久不用的厨房地上有了小强,它藏匿在各个角落,时不时突然出现,吓得我魂飞魄散。那整整一周,我都笼罩在恐惧中,以至于我现在都不太敢看它的画面。
后来初中时,宿舍的小伙伴们不知怎么了,一堆人围在一起,看了部恐怖片。里面有个镜头,有个女人对着镜子在梳头,然后毫无征兆的,头掉了下来。一向睡眠质量很好的我,失眠了一个星期。
除了小强、恐怖片外,我还对失重感到恐惧。
坐飞机遇到气流颠簸时,心情总会很紧张,紧张的情绪比失重感的不适还要难受。
至于游乐场里的过山车、跳楼机、大摆锤什么的。每次鼓起勇气上场,想要证明随着年岁的增长,应该可能也许不怕了吧。硬着头皮,强迫自己享受失重,每每都会以后悔草草结局,然后在下一年依旧我行我素。
一直在想,存在内心的这些恐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need-to-insert-img
以前听过的解释恐惧最好的答案——“恐惧来自于未知。”
如此看来,似乎是可以解释了。我对小强的恐惧,是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没,飞向何方。对恐怖片的恐惧,是不知道“鬼”这种陌生的存在,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但说到恐怖片,很多人不仅不会害怕,还会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以一种戏谑的心态向别人道出一二来。之所以不害怕,归根到底还是他们都相信——“鬼”是不存在的,恐怖片是人类虚构的产物,永远不会在现实里出现。
于我而言,我所感到恐惧的,并不是“鬼”这个物种,而是“鬼”所代表的,人类目前科学能力范围所无法解释的未知现象。它并不一定是有形状的实体,不一定会僵尸跳,不一定可见,不一定能够被感知到。
它可能是一种电波,会让我们产生幻觉;可能是一种病菌,会让我们立马得病;可能是一种意念,会让我们精神错乱——怪力乱神的种种不解之谜,有许多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这些都是未知,都是“鬼”。
不敢玩过山车、跳楼机、蹦极的人们,这时候的恐惧似乎并不直接来自于未知,而是来自于“失控”。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的去“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是有绝对的控制的,只有在这种控制下,才会感到心安。一旦身体失控,比如晕眩、失重时,恐惧就会产生。
不仅是身体,日程安排也是一样。在我们的人生里,大多数时候的目标,是要确保每一件事情安全可靠,换言之,让小阶段的以后处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当生活的走势偏离预期,或是当生活的目标已遥不可及时,我们就会恼恨、绝望,心生恐惧。无论是突发事件、未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恐惧,都是“失控”感在作祟。
为什么“失控”会引发恐惧?人为什么一定要执着地“控制自己”才能感到心安?
这个问题我曾经一度以为没有什么可以继续思考的空间了。
答案似乎不言自明。那是因为人性。“我们所受的教育,几乎都在告诉我们,除了五官所能认知的世界,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什么是真实?普罗大众的“常识”是:我们所能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的东西,是真实。
比如《无问西东》里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真实是基于“自我”而存在的。因为有“自我”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听、闻、尝、触摸到真实。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都默认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然而,如何安顿自我是一个问题。
我们为了满足自我不断膨胀的需求,对自己心怀不满,日夜焦虑;对他人嫉妒仇视,冷眼旁观;无论是地位、财富,需求随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升级,从来都不会有满足的一天。
这些欲望从哪里来?——“过度的自我”。
然后人们发挥自我安慰的强项,把这些欲望装扮成“人生目标”、“梦想”,甚至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
安慰人的时候,我们常会说:“要放下。”
尤其是得重病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放下对世俗的穷追不舍,这些都不重要。 但很遗憾,只有在少数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刻,我们才会想到这些。一旦身体恢复健康,执着又会重新生起。
回到了对于真实的理解,当有一天,拨开云雾的时候,就看到了答案。
对于恐惧
只能正面迎上它。别无他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