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班宝久仰了
小于开同学会回来,向老婆说道:“以前就属他们神,现在就属他们怪。”
“谁怪啊?”
“班宝,我们以前班上的一对,女生漂亮极了,才大一,就被小包追去,小包又高又帅,功课又好,郎才女貌,所以叫班宝。”
“现在大家都不错,就属他们可怜,做什么垮什么。可能因为以前比谁都强,现在比谁都差,所以怪吧!讲话老是酸溜溜的,今天私底下还跟我开口……”
正说着,突然电话响,于太太过去接:
“您是哪一位?小包?哦,我知道了,您是小于的同学,班宝对不对?我当然知道,小于早跟我说过,他大学班上有一对班宝,郎才女貌。哪儿的话?您是客气,什么时候来寒舍玩啊?”
抬头看看小于,小于摇摇头,于是太太继续说,“您找小于啊!他还没进门耶!”
故事二:孩子重要
刘太太晚上洗衣服,小刘很纳闷,“平时不都是上午洗么?衣服又不着急穿。”
“当然急,我去朱大妈家收会钱了,她的两个孩子都感冒了,三天都没退。她还请我坐,给我倒水,我哪敢喝啊!回家后怕把细菌招上你们,干脆都洗了!”
“咱们家大毛不是常跟朱家的孩子玩吗?”
“是啊!幸亏这两天她们孩子生病,没在一起,我已经叮嘱大毛了,离他们远点,那两个孩子八成得的是正流行的“香港A型”,招上就得连续烧72小时,你说可怕不可怕?”
电话突然响,刘太太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糟了!是朱太太,她今天没现钱,说晚上叫先生去取,现在八成是要送来。”
“没关系,我来。”小刘一笑,接起电话:“喂,是朱太太啊!对了,孩子好点了没?听我太太说两位公子有点不舒服,挺为您操心的,不过我看报纸上登,这次流行性感冒虽然发烧不容易退,可是不会有大碍,三天之后自然就退了!您公子怎么样?噢!明天一定就好了!会钱?哎呀,这不急嘛!您好好照顾孩子,我太太明天再去您府上拿好了!”
突然刘太太把电话抢去“喂!朱太太啊!您交给巷口老板娘就成了,她离您那近,我明儿会去她那儿。”
谈到“帮腔”和“美言”,当别人打电话找你的另一半,何不借这个机会,为你的另一半做点什么?
电话是突然来的,你不可能有事先准备,这时你说的话,格外让对方信任。
当小于的太太说小于常提班宝是郎才女貌,对方能不高兴吗?同样的道理,当朱太太听到刘先生一接电话就问孩子的病情,又安慰她不会有大碍,还叫她别着急送会钱,好好照顾孩子,一定有雪中送炭的感觉。
人分亲疏,话分内外
当然,那些听话觉得贴心的人,都不知道对方私下怎么说的,因为说话人已经把负面改成正面。
人都一样,在人前人后,可以说两种不同的话,前一刻,他还在家里叫“王矮子”“孙猪头”,后一刻,碰到那些人,又立刻变成了“王先生”“孙老板”,看对象、分亲疏、别内外,几乎成为人们说话的本能。只有那些真会说话的人,才知道怎么把私房话当中的材料,经过选择,变成“动听的言语”。
或许你会责怪这太矫情,你敢说自己讲话,在人前人后完全一样吗?如果你能像故事中的于太太和孙先生,把“赞美”和“关怀”提炼出来,让对方高兴,帮朋友解忧,这矫情不是比你直言好上千万倍吗?
“用情”不是“矫情”,能多花点心思说让人舒心的话,就是一种“情”的提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