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与靠山
刚进入2019年,中国政坛,就爆出一条大新闻,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秦岭违章建别墅事件,最终迫使一位曾经的陕西省委书记被宣告落马。官员落马这几年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在百姓中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
很少有官员因职务变动而牵动着如此众多人的关注,然而,有这么一人却被人们所关注。今天,一则消息报道“山西省会城市太原市长耿彦波,到站,卸任了。”这一消息一出,引起中国政坛,至少也是山西政坛,再至少也得是太原﹑大同﹑灵石﹑榆次,这些地方的民众的唏嘘感慨。这些城市均因他的到来,发生过大破大立后的历史变迁。
耿彦波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取关注呢?卸任后的耿彦波何去何从?尚不得知晓,人们在猜测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已到了仕途的最高顶峰。
一名官员受到如此高的关注,近几年的确很少见。为官一方,能得到百姓认可,实属不易,能受到百姓拥护爱戴更是难能可贵。
耿彦波在大同主政5年,与之搭班子的书记丰立祥不出意外的倒下了,调任太原后更是经历了政坛风云变幻莫测的六年,期间山西省委书记经历三任,与他搭档太原市委书记先后有四任,有落马者,有升迁者,与那些官海沉浮者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耿彦波不升不降,官位丝毫不动,而且是坐得稳如泰山。不禁让人为之惊叹!就这么一个经常在风口浪尖饱受争议的公众人物,是如何做到。甚至有人说:“耿彦波来头大,肯定有大靠山。”其实不然,让我们看看耿彦波走过的仕途之路。
耿彦波的履历与拆迁争议如影相随,在古城保护和修建上由来已久,早在1995年主政灵石县时,耿拆拆﹑耿指倒,就早已是名声在外。他走后留下了一座国宝级的王家大院,再战榆次同样留下了一座风光无限的常家大院。2008年带着他一贯的造城光环,在更广阔的大同这个舞台实施了“一轴双城”造福后代的宏伟构想。以至于在 2013年调离时,在正月初三开始连续多天出现了大规模的自发的群众游行活动,目的就是想留住这位“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也就是所谓的造城市长”。马不停蹄,履历省城太原市长职务,他秉承一贯作风,进行更多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向着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迈进。
卸任市长重任,他留给灵石﹑榆次﹑大同﹑太原,留给山西的不仅仅是几处国宝级的大院和两座城市的变迁,而是一种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做事果断的工作作风,留下的是百姓的一声声称赞……我想这称赞声不就是民意吗?这民意恰恰就是所谓的靠山。
曾几何,反腐风暴一浪高过一浪,有多少人为未经得住考验而纷纷坠落马下,而站在风口浪尖的他岿然不动,依旧穿行在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满是灰尘的皮鞋﹑忧虑的目光﹑雨中憔悴的背影……有人认为以耿彦波的能力,没能到更高一级的舞去施展才华,使人深感遗憾。好在,在他走过的城市中留下了一段看得见的文采飞扬的文字,刻在大同东城墙上;天下大同,北方锁钥。屏家国而拱神京,襟长城而镇雁关……古城修复,城墙为表,千秋盛事,功在不朽,特勑石铭记,以昭后人。
他因造城,一直倍受争议。一位市长被拍成纪录片唯有此一人。2015年获得52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奖《中国市长》。
朝廷有人好做官,历朝历代如此。当官要有靠山,否则寸步难行。相对于有些人为了当官,不择手段寻找门路,或是偷奸取巧或者投其所好,大有人在。前不久,和一位老同志聊天,谈到当官的事,老同志说:“其实能当官的人,多数是一些吃不了苦或是不想吃苦的人,真正能吃苦有技术的大多提不了,有技术,干得好的人,最多每年评选你当个先进。”他又说:“那些腰软肚硬的人,弯不下腰,除了一门心思的盘算当官再就是能说会道,挖苦心思,想法设法的去躲避受苦。”听后想想,这话不无道理,看看周围的人果不其然。靠实打实的干活受苦,很少能得到提拔的机会。道是那些整天忙于一些干辅助活﹑帮忙跑腿的﹑写个稿件报道的﹑搞搞宣传活动的﹑送个文件报纸的等所谓有一点文化的人:再就是察言观色,投机取巧,看领导喜欢什么,便投其所好,在领导周围转悠,陪着打打篮球﹑乒乓球﹑玩玩扑克等人,这些人领导知根知底,提拔后,用起来也顺手。而整天在基层,干笨苦的人,论说话不会说,论写篇文章还狗屁不通,怎么能提拔你呀!你不受苦,谁去收苦!
那些脑袋灵活的人,即使被提拔成领导干部,并不是想干实事就能干得了的,在基层得扑下身子,干实事,再说了,就他那身板,松散惯了,一身的懒肉,哪经得起折腾。要想升迁,就得另谋他路了。脱离了勤政务实,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也就失去了老百姓这座靠山。
冯 华
二〇一九年一月十八日星期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