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范雎到了秦国,秦惠王亲自迎接,说:“我希望亲自接受您的指教已经很久了,刚巧遇上了义渠国的战事,很紧急,天天忙于向太后请命,现在义渠国的战事结束了,我才能够来亲身请教,我私下里认为自己办事糊涂而又迟钝,现在我用宾主的礼节接见你。”
范雎辞谢表示不敢当,秦惠王支开了左右的随从人员,宫廷里没有外人了,秦惠王便跪在地上请教说:“先生用什么来指教我呢?秦国偏僻,我又愚笨,缺乏才干,幸而先生来到这里,这是上天要让我来打扰先生,从而得以保存我先王的宗庙,我得先生的指教,这便是上天宠爱我,先王不遗弃我啊!现在事情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我希望先生一概指教。”
范雎拜了两拜,秦惠王回拜,当范雎说出问题的症结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照范雎的话去做,接着他对范雎说:“从前齐桓公得到管仲,便尊敬他为仲父,现在我得到了您,也要尊为父辈”。
秦惠王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向当时的小人物范雎跪拜求教,这种气度与胸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领导作何感想?
事实上秦国先祖为周王养马起家,七百余年,靠的就是重用人才,穆公、孝公、惠王、宣后到始皇都是其中典范。
韩信因为没得到刘邦的重用,于是找时间出走了,他骑马出了南郑东门,向北进入褒谷,因张良定计烧毁了栈道,道路十分难走,许多地方不得不涉水过河,韩信策马奔被前方一条溪水拦住去路,这个地方就是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镇。
这条原名寒溪,自西向东注入保水,平时寒溪水浅,行人可以涉水过河,恰巧那夜寒溪上游下了一场暴雨,洪水暴涨,韩信到此为止,无法度过,在溪边急的团团转,这时萧何骑马追赶上来,跳下马鞍,双手拉住韩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韩都尉怎么不辞而别,你不是胸怀大志,要建功立业吗?今日除了汉王,还有谁能够统一天下?都尉还是跟我一道回去吧!”
韩信看见萧丞相累得满头大汗,还光着一双脚丫子,觉得萧何确有爱才之心不好在说什么,就随萧何返回南郑。
刘邦的部下大多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部队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萧何去追韩信来不及告诉汉王,有人报告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汉王气得大发雷霆,等到萧何追回韩信去拜见汉王做了汇报,刘邦说:“众将逃亡许多,你不去追,为何独追一个韩信?”
萧何说:“众将容易得到,而韩信乃国士无双,如果大王欲得天下除韩信以外,再没有为你统兵打仗的人了。”
刘邦这才相信了萧何的话,要召见韩信委为大将。萧何批评说:“我王素来傲慢无理,今天要拜大将,就如呼喊一个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
刘邦问那该怎么办呢?
萧何说:“我王要拜韩信为将,必须要选黄道吉日,沐浴更衣,吃素戒酒,恭恭敬敬斋戒7日,还要做好坛场,准备好一切拜大将的礼节,方可隆重举行拜将仪式”。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
寒溪夜涨,为汉王赢得一将成就千古帝业传为佳话,有谚语说:“不是寒溪夜涨,那得刘朝400年”,这句谚语虽然说得有些宿命,其实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之所以得韩信,这还完全要归功于萧何,如果不是萧何月夜追韩信,怎么能够挽留得住韩信呢!
刘邦一介布衣,游手好闲,不置产业,却胸襟广阔,知人善任,聚拢一批人才,萧何、张良、陈平、夏侯婴、樊哙、曹参等等,最终开汉400年。
现代商业社会同样如此,阿里十八罗汉;腾讯几大高管年薪都过亿,是老板马化腾收入的数倍;任正非股份1%,把所有的股权利润拿出来和员工共享,一起打天下;雷军无数次说身边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此种事例不胜枚举,而且未来世界彰显个性,必然是协作共赢、人才至上的时代,可怎么才能在万人中发现潜在的人才并与之共舞呢?
不间断打磨自身让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蓬勃向上的朝气是能够吸引来志趣相投的同道的,然后更关键的是要甘为人下,尽全力创造别人体现价值的平台,因为你的存在,别人可以成长更快、变的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世界活的越来越精彩。
网友评论